不看分数看老爸 美国名校招生也走后门
9月中旬,美国哈佛大学宣布,将废除提前录取制度,给不同家境、背景和能力的考生创造公平竞争机会。虽然哈佛大学首先表明“机会平等”的入学机制,但这并不代表美国名校不存在世代相传的精英体制。
名流为子女上学走后门
美国向来标榜自己是个推崇通过个人奋斗而成材的国家。的确,与西欧和日本相比,美国社会的“世袭”现象较少。然而,美国也不乏精英阶层在子女很小时就送他们进入名校,而后进入社会上层的例子。在美国,名牌大学多为私立学校,需要名人后代装点门面,也需要名流的财势在背后支撑。因此,权贵子弟即使成绩平平照样能进入名牌学府深造。
在日前出版的一本新书《入学的代价》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该书作者—美国《华尔街日报》芝加哥分社副社长戈尔登形象地说,相当于国内高考的美国中学生“学能评估测验”(SAT)满分是1600分,而有背景的至少抵得上300分。哈佛、普林斯顿和布朗等所谓“常青藤”名校也不例外。
比如,美国总统布什的侄女劳伦尽管SAT成绩低于普林斯顿大学入学标准却仍被录取;前副总统戈尔的两个儿子成绩平平,但分别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好莱坞女星简·芳达向布朗大学捐款75万美元,她女儿万妮莎就被“无条件录取”。
光是成绩好不能进名校
创立于1884年的格罗顿中学本身就是美国中学当中的贵族学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精英的摇篮”,校友当中名人辈出,包括前总统罗斯福。校园风景如画,哥特式的古老建筑透露出庄严和不凡。
此校门槛甚高:平均每个学生一年的学费、食宿费加起来要3.3万美元,因此,学生多是有背景的世家子弟,毕业后几乎都进入名牌高校。也有少数普通家庭的父母省吃俭用把孩子送进这里,以期换取一个好的前途,但到头来在升学时仍无法与世家子弟平等竞争。
韩国移民后代亨利·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的父母在当地开了几间小洗衣店,论家产只能算是中等人家。朴的成绩在格罗顿中学98级79名学生中名列第14,总分1600的SAT他拿了1560的高分。他先后申请了6家“常青藤”名校——哈佛、耶鲁、布朗、哥伦比亚、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学院,但全部遭拒。然而,同级当中成绩排在他后面的学生大多数却被这些名校录取,这些学生不是家里有钱有势,就是沾了父母是名人或是名牌大学校友的光。
亨利·朴的同学约翰·罗伯茨和他的成绩相似,但命运完全不同。罗伯茨在同级学生中成绩排名第10,SAT考了1530,还不如朴。他和朴都是格罗顿中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他们合写的数学论文曾登上美国高中的学刊。但罗伯茨有一个朴所没有的优势,他的祖父和叔叔都是哈佛大学校友和捐助者,曾资助哈佛修建了一条室内跑道和一个网球场。他最后进入哈佛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