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日前将2008年食品价格从上月预估的年涨幅4.5%调高至5.5%,逼近1990年的涨幅纪录,同时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继续攀升,意味着美国经济疲软并未阻止通胀的恶化。
农业部的预测报告严重打击美国消费者荷包,显示一般家庭若与去年相较,恐将增加约350美元的食品支出,联邦政府也得面临营养计划预算提高的压力。
而生产者价格指数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情况的重要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的 上涨反映了生产者价格的提高,相应地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必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CPI的上涨,使消费者面临更大的困境。
生物燃料是食品涨价罪魁祸
美国农业部19日发布的报告已是连续三个月将今年食品通胀预估调高0.5个百分点,本月5.5%的预估值逼近1990年食品价格上扬5.8%的高点。去年食品价格的涨幅为4%。
过去两年玉米购进成本涨了一倍,让食品制造商与畜牧业者叫苦连天,而令他们愤愤不平的原因,部分来自布什总统力挺的替代能源政策。生物燃料业者对全美最大宗作物玉米的需求量两年来已增加一倍。
美国今年玉米产量可望达121亿英斗,农业部经济学家预期生物燃料业将耗去其中的三分之一,致使玉米价格屡创高点。为削弱国会大力支持开发生质能源的正当性,近几周来食品业者与反饥饿运动人士极力凸显玉米投入生物燃料生产与粮价高涨的关联。
不过美国农业部长沙弗尔于19日的记者会上,刻意淡化发展生质能源对食品通胀问题的影响。他将食品价格提高归咎于油价狂升,抬高食品业的运输与包装成本。
4月份核心PPI升幅较预期高出一倍
在食品涨价的同时,美国劳工部20日公布,经季节因素调整后,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0.2%,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PI上升0.4%,较华尔街预期高出一倍。截至4月份的12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未经调整涨6.5%。截至3月的12个月,涨幅为6.9%。
上周的一个报告显示,4月份消费者支付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放缓,表明经济疲软已经像预期一样减弱了通货膨胀压力。但是现在的PPI数据又引发了通胀的担忧。
最新货币政策会议后,美联储承认,核心通货膨胀有所改善,但商品价格上涨。因前景不确定,银行家必须密切关注通货膨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