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行业工作多年,差不多我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都在启德了,但非常遗憾的是,自己确不是留学生,尤其是我当顾问的时候,每当有学生和家长问我:“你一定在某某国家毕业的吧!”,因为他们觉得我对这些国家了解这么多,一定要在这个国家生活和学习过。以前我总是不好意思回答这个问题,随着我对留学行业有深入的了解,但现在我开始坦然面对这一问题,因为我发现很多最优秀的顾问往往是没有留学的背景的,例如我们美国组的涂攀、耿磊、严红(Holly),澳洲组最有名气的号称“澳洲留学教母”的刘湘(Ivis)、英国组的陈燕雯(Yvonne)、关影(Scarlett)、加拿大组的邹肇煌(John)、欧亚组的罗宇华(Karen)等等一大批优秀顾问, 当然不可以否认的是,海归从事留学顾问行业有先天的优势,毕竟他们对海外的学习和生活有切身的体验,例如我们美国组的总监张杨,是哈佛毕业的,写过两本很出名的关于美国留学的书,对美国理解非常深刻,他的视野要远远超过普通顾问,像启德也有一大批优秀的海归顾问。所以,问题的关键并是你是否是海归,例如历史学家,虽然他可能根本无法生活在他要研究的那个朝代,但仍然可以比当时的人把这段历史研究得更透。所以看你是否用心,如果不是海归,但你却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你也一样能成为优秀的顾问。
虽然问题也已经得到了回答,我也可以很坦然面对自己不是海归的质疑,但自己感觉仍然很遗憾,留学是一种趋势,更多的是一种人生体验,如果没有这份体验,总觉得缺点什么。上大学的时候(1994-1998),班上出国留学的人比较少,当然出国留学都选择美国。那个时候,觉得留学是很遥远的事情,都是北京帮的特权(当时班上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北京本地的学生),当然,对留学非常神往。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了,认识了从美国来的朋友,总是觉得怎么样可以攀上高枝,老外可以帮一下忙,很轻松就出国了,但总是碰不上真正能帮得上你的人。以前遇到过一个大学的教授,印象中是伊利诺伊州一个大学的教授,关系不错,谈起是否可以让他帮我写一封推荐信,他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只能写遇到我这么个人,很好的性格,而且英文很好,其他无能为力。后来从学校出来(以前我在学校里面教书),进了启德以后,才发现一方面想留学,特别是去美国留学,钱是基础,当然想去名校,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条件;另外一方面,留学一定要获得专家的指导。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也觉得留学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翻译一下材料吗!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我以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社会分工的结果就是让更专业的人做熟悉的事情,就像医生治病、律师打官司一样,当然,你时间多得是,基本功扎实,你完全可以自己医自己,自己打关系,自己办理留学,但关键问题是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人毕生研究。我当澳洲顾问的时候,很想去澳洲留学,但我了解了其他国家的情况后,也很想去那些国家学习。当然,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不考虑钱和时间的问题,你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