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初,又到留学申请高峰期,千军万马梦想着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们,不论是抱有何种目的,身处何种境地,都无一例外地被想象中的海外美景强烈吸引。然而,留学的光景却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有陷阱、坎坷和失落。一句话,留学须谨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曾经涌起过几股留学热潮。然而随着出国留学的泛滥,“海归派”风光不再,关于中国留学生在所在国家的负面消息似乎也不绝于耳。已经有国内媒体惊呼“中国盛产留学垃圾”,这是在妖魔化“留学生”吗?
是“妖魔化”还是“留学垃圾”
比富斗阔、凶杀、卖淫、勒索、吸毒、打黑工而成为非法移民等等,虽然目前来看是少数,绝大部分的留学生还是自强不息,但上述事件确使中国人的形象受到了损害。留学生的问题暴露的是国民性的问题,但是作为中国形象流动的广告牌,关注“问题”留学生是必要的。
小留学生问题
要送子女出国,中国的父母应帮助孩子在国内就尽早自立。对一个不能自制自律,没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孩子来说,出国留学更是一个陷阱。中国大陆每到高考结束,都有一批高考“落榜”或根本就没有参加高考的孩子要踏上出国的路。对于他们来讲,出国未必是每个人的最佳选择。做父母的要慎重,千万不要让孩子重复这种或那种不幸的留学故事。望子成龙的家长亲手把孩子送出了国,也亲手毁掉了孩子的一生。
洋野鸡大学的诚信危机
洋野鸡大学和留学中介勾结在一起,为了利润不择手段,使很多小留学生上当后陷入困境。有的学校其实就是某个写字楼的一个房间,或是荒郊的一个院落,这些学校在国外根本没人承认,更有一些中国人打着洋牌子坑自己的同胞;留学中介往往以虚假广告诱人,很多人出去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当初被告知的大相径庭。所以相关的监管亟待完善,不受惩罚的洋野鸡大学会欺骗更多的中国学生。
某些留学生的不良人格等绝对不是个案,但是也并非全体,任何扣在这个特殊群体上的帽子可能都有失慎重。然而从“留学垃圾”与“妖魔化留学生”的话语对立中,我们的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思考。
当今中国留学三大现象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在中国留学市场有三类发人深醒的现象:
第一,逃难情结。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越发浓厚的“逃难情结”问题一直存在。一位年轻漂亮而且口袋比较殷实的中国女子居然以获得一本塞拉利昂护照为荣,而国际机构对塞拉利昂的评价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第二,留学垃圾。“留学垃圾”,这是一个非常刺耳的用词,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逐渐显露在中国留学市场,并在21世纪的初期出现一个高潮现象。由“留学垃圾”导致的各种留学问题层出不穷,在世界上的穷国与富国,几乎都存在中国“留学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