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热”随着国外名校在国内的“驻军”再掀高潮。“常春藤”的名字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已不再遥远,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国外的名牌大学深造。面对国外高校在中国的揽才,中国的学校是否会受到冲击?想实现“留学梦”又要做哪些准备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上外附中书记邢三多。
[思考1]
是鱼还是熊掌?视自身而定
成才的摇篮是“留学”还是“高考”?优秀学生一定要出国深造吗?其实这是因人而异的。上外附属外国语学校书记邢三多告诉记者,每年学校有部分优秀的学生成功申请到了名校,“常春藤”院校不乏其 人。而留在国内直升重点名牌大学,或是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人数也很可观。
虽然今年的高考已经是过去式,但是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参加高考升学这样的选择始终存在,为此,邢三多认为,对一些处于犹豫边缘的学生来说,鱼和熊掌的选取,其实更取决于自身的情况。
一般准备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在高二时就应该着手准备。而知识、物资或是思想上相对准备不足的同学,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如果十分想去外国深造,而现在条件还有所限制,今后也是会有机会的。”邢三多说。
不少选择让孩子去香港读大学的家长坦言,是看未来的工作机会。相对于较高的学费,家长们表示只要“投资”有回报,还是值得的。
为此,邢三多特别提醒学生和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要正确判断自己的实力,也要考虑到经济问题和适应能力等。在人生较为重要的“转折”点,究竟是“留”还是“走”对于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重要的是大家很可能“殊途同归”,那就是: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是实现的路径不同而已。
[思考2]
是“交流”而非“冲击”
“常春藤”抛出的“橄榄枝”,中国香港八大高校的“绣球”,生源的抢夺可谓愈演愈烈。那么内地的高校是否受到了冲击?
邢三多认为,外国高校到中国揽才,并不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冲击,相反,它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我们不怕交流,如果学校教育这么容易被冲垮了,那说明我们的根基不深。”“拿来主义”的特色依旧,取国外名校的精华,发挥和强大自己的教育。“虽然看来,不少优秀的学生赴海外深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才的流失,长远来看,他们很可能会回国作出贡献。”在他看来,如果国家的吸引力大,他们很可能会回国。
记者了解到,像上外附中这样的留学“输出”大户,虽然每年有二三十位学生成功申请到了外国读书,但学校的态度是不鼓励不排斥的,主要还是看学生自愿。而学校也并不担心会有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因为去海外的毕竟是少数,而学有所成归国的学生也有。另外,海外留学的经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很宝贵的经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