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在国外的学习、工作会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首先能够感受到东、西方的价值理念取向不同。所以,留学的人不仅能学到外国文化的精髓,并能够学习如何适应和包容国外的环境。因为在国外生活很久,我自诩为“洋和尚”,不太懂念“中国经”。我回国后遇见的困难在于要尽快熟悉中国的商业准则。我认为只要有信心,就能适应机遇让我在20多岁的时候直接做到副总理经理的位置上,让我找到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总的来说,我算是比较幸运的,现在我工作做得挺好,也没有遇见很多困难。因为我时时刻刻都做最坏的打算,所以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让我觉得特别失望,但是不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那就是,自己真的有着样的能力来胜任吗?我辞职了。。。
据我的观察在国外不管你怎么努力,你可能只能成为公司中层,虽然澳大利亚是一个民主国家,不在乎你是哪一种皮肤的。在那儿呆的时间越久,越觉得有局限性。大公司里的CFO肯定是白人。本地出生的华人虽然语言听起来和他们一模一样,但是肤色决定他们不能成为公司的高层。
找工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回来之前有人告诉我,你先找好了工作再回来,可是我觉得时间拖得太长,在国外找工作不如回来找工作。
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来我是比较幸运的。每一个尝试都没有给我太大的障碍,都没有挫折感。同样比较幸运的是,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在我关键的时候,在我犯错误的时候能够帮助我,能够宽容我,能够给我建议,使我不断往前走。
让我一直困惑的事情好像没有,但是每一次换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遇见很多事情让我困惑。比如,我在奥克兰的时候,我的学习和工作性质是不停地要去Travel,每一次见到新的客户,每一次到不同的国家,都要熟悉语言环境。上飞机前告诉你有这么多客户需要服务,各种情况什么都不知道,然后你就硬着头皮去。这种情况下,你会飞到一个完全不知道的环境。所以,每次我上路的时候都是深呼吸一口,每一次都是这样。 上学再上班是多么的。。。。。
最大的困难是跟不上国内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国内会计、财务人员,他们想要什么东西,他们的困难是什么我不知道。最高兴的一点是我觉得回来能够帮助国内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在国外5年我也接触一些学生,也接触在澳洲公司工作的人。在澳洲和在中国,传媒管理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也许准则规定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无非是客户做了什么东西,提供信息,内部管理者要有信息,怎么保证信息真实、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等。
我认为,工作要自己去找。良好得很心态是海外学子的底线。不管怎么样,你在国外有学习的背景,一定要努力。因为我也在国内帮电视台招过工,首先缺的就是男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第二,会讲英文的。不管你学什么,只要你脑子还能想,两只眼睛还能转就可以。所以,心态就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