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高考结束后,都会出现小留学生办理出国申请、签证等手续的高峰。据悉,仅7月份,加拿大驻华领事馆就收到1000多份留学申请,比平时多了一倍以上,其中有3-4成是初高中学生。17岁高一男孩小钟,一个月后,他将告别母校,踏上去新加坡的求学之路。半年语言课程,一年预科班,然后直接升入大学。相比国内绝大多数同龄人不得不面对高考的命运,小钟得意地笑了,有一种无法言表的解脱感。当记者问他,是否对国外的学习生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时,小钟阳光般的脸庞上似乎只有憧憬和向往,他轻松地说:“学着适应呗!”爸妈和老师也就说了一句话:“一切靠自己。”
那么,光靠自己能行吗?
青春期的N种不确定因素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各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脏功能趋向成熟,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成人标准。伴随着这种生理上的巨变,此时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也在经历着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具有成人的某些心理特征,能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思维活跃,开始有个人的主见。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毕竟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对自身出现的一些生理变化不够了解,又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所以在这样一个人格、心理、生理的塑造期内出国留学,进入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问题正在困扰着未成年的小留学生们: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不同,对于学习、成长态度的迥异,西方开放的性观念同东方传统思想的冲击,以及出国后健康方面的保障都会让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小留学生们面对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压力。因为各方面的不成熟,这种压力有可能会带来比成年留学生更多的问题。
心理健康:重中之重
小留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首先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价值观的体现等。比如碰到一件无法帮助你的事情,西方人习惯于直接拒绝,而中国人往往会采取迂回策略:“这个事情难度是有的,要么我再帮你动动脑筋,尽力而为吧。”不到万不得已,不喜欢说“不”。这是中国人在国外出现心理压力的最大原因,而对于年纪过小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以适应的一个方面。
其次,因为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成绩、荣誉评价体系的不同也会造成孩子情绪低落,甚至厌学。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旦情绪发生变化,他很难快速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于是便会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近似记忆能力障碍、学习兴趣减退、对自我能力否认的倾向等,简单地说就是出国前信心百倍,觉得肯定没问题,一定能适应,但情绪的变化会让人开始否定自己、否定之前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