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雅思考试时间

努力本身就是美好的:温元凯教授谈留学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千方百计去圆自己留学梦的时候,他们也许并不知晓,是谁在他们刚刚出生甚至还没有出生的年月——即中国拨乱反正之初,率先提出了打开国门、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建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以有机会求学海外、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别样的人文、领先的科技和管理。

他,就是深受年轻人熟悉的化学家、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做为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之一,他也把前沿的科技、金融投资和资本运营的理念带回国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直谏邓小平恢复高考外派学生

在温教授塞满了书和文案、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和教授面对面,我最深的感触是:越是知识渊博、有名望的人,就越发地平易近人。他仿佛不是在接受采访,而是在和记者一起分享他的智慧、知识、理念和感受。从这位20多年来几次站在中国社会发展潮头浪尖的学者,把握21世纪赢家战略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的身上,记者看不到丝毫的张扬、炫耀与霸气,扑面而来的是一派平和与务实——平和的心态、平和的为人与做事的实实在在、一板一眼。站在科学家、投资家的角度,温教授畅谈他当年直谏邓小平的初衷,以及对今天方兴未艾的自费留学的独到见解。

记者:1977年8月,您在国务院科教工作座谈会上直谏邓小平,要求恢复高考制度和对外派遣留学生,从而改变了千百万中国人的命运。在当时,这是颇具前瞻性眼光的。那么,您提出这一提案基于怎样的考虑?

温元凯:1977年,邓小平复出刚5天,就于8月3日到5日召开了国务院科教工作座谈会,与会的33位全国科技界代表,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专家,有郭沫若、苏步青、周培源、金善宝、黄家驷等等。当时“文革”刚结束,老先生不太敢发言。我最年轻,只有31岁,血气方刚。在邓小平助手的启发下,我成为第一批敢于发言,反映科技教育界问题的发言者,并鼓起勇气提出恢复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和对外派遣留学生的设想。此提议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赞赏,被当场采纳。他认为中国的未来在于教育和科技,在于走出去和引进来。

会议结束时邓小平设宴会,我给邓小平敬酒,他对我说:温元凯,你是这次会议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到我这样的年龄一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句话激励着我到现在一直很努力地工作,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为国家、社会、民族做点应该做的贡献。

高考制度就从那年恢复了,这是拨乱反正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很简单:建国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处在比较对立的地位,1971年毛泽东主席的乒乓外交才真正改善了中美关系,这是有战略性考虑的。美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它代表着世界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最前沿。“文革”使中国经济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长期以来的封闭政策也使我们的经济、国民素质、人才素质都落后了世界先进水平很大一截,而且还夜郎自大。作为直接或间接了解这些情况的知识分子,我们对此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