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徐小平先生,今年7月出版了一本书《图穷对话录》,书中再现了他从事留学咨询工作6年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他在书后留下了他的电子邮件地址,现在证明已经构成一场“灾难”———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上千封读者邮件涌进来,徐小平焦头烂额。
这些邮件有两个极大的相似之处:大都是年轻学子,都想出国;大都不知道是否应当出去或出去学什么。众多邮件的主题就是高喊“HELP ME(帮帮我)!”这说明芸芸学子在人生的重要选择前,亟需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咨询意见。目前国内有资格做这种咨询的人,太少了!
以徐小平一人之力,要“摆平”所有这些困惑是不可能的。因此,读出故事后面的人生哲学是重要的。本版为此摘编出一些故事,供未能读到书的读者参考并思索。———编者
李菲雅
“奋斗3年才胜利获得的大学录取通知,在我眼中,简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陷阱!”
李菲雅属于人们常说的美女。但是当她在1999年的冬天,在新东方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心情却不那么好,形象也就不那么美。
这是1999年正月十五。当时我和敏洪、王强等人去山上和学生共度节日。
李菲雅,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在这个时候走到我的面前,向我发出了跳舞的邀请。
“你知道我为什么非要见到你不可吗?因为我要你给我做签证辅导!我已经接到一个大学的录取通知,马上就要去签证了。我知道你忙,只有抓住你来山上慰问我们的机会,才能见到你。”
我停了下来,对她说:“材料呢?让我看看你的材料。”
李菲雅说:“材料还没有到,美国一个大学已经答应给我Offer,是一个半奖,我怕拿不到签证。到时候我要到咨询处找你签证咨询!可以把你的手机号码给我吗?”
我说:“没问题!拿到I-20之后尽管来学校找我!”
“到时候你还记得我吗?”“当然!”
我的回答,既是真心的,也是随意的。在再见李菲雅之前,我再也没有想起过她。
转眼到了1999年的6月。一个女生走进我的办公室。
“老师你还记得我吗?冬天在山上,我和你跳过舞……”
和她聊了十几分钟之后,我的情绪凝重起来。她那救命符一样虔诚地捧在手上、“奋斗3年才胜利获得”的大学录取通知,在我眼中,简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陷阱!
这是来自美国一所无名大学的半奖录取通知。李菲雅要去这么一个无名的学校,去读一个所谓非洲问题的硕士课程,自己还要花两万多美元才能完成学业。
再看看李菲雅的背景。她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专业人才: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外语专业、毕业后被国家派到非洲,从事石油贸易两年多。回国后在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从事商业咨询工作,专门处理这个地区的石油贸易。李菲雅并不是“一事无成”,而是大有所成。她成为石油这个战略物资在一个战略地区的战略分析师。而她自己却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李菲雅的问题是:面对她毕业四五年来自己的工作积累,她到底如何看待自己?到底如何衡量成功?到底如何寻求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