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重走留学路
过去20多年来,中国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观念也随之变了。可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条古训似乎仍然深入中国所有家长的心。凡是有孩子的人,不管自己目前在做什么,不管自己以前书读得如何,一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
转眼之间我们的下一代也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因为我在海外,又是留学生出身,许多朋友便要我为他们下一代的留学出谋划策。说实话,这个主意不好出,因为每个人,每一家都有其特殊的情况。我想如果仅仅就以下若干问题谈一谈我自己的感想,也许会有一些可借鉴的地方。
1.该不该出来留学?
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但是很少有人会遗憾自己在这一生中挣的钱太少,相反许多人都遗憾自己被世俗所束缚,没能真正地去经历生活。谁都知道到了那个时候,纵然有金山银山你也带不走。一个人真正的财富只剩下你的经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留学是一次绝好的人生经历。留学让人完全置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以前的经验,以前的所有关系,到了异国他乡统统失去了作用。你成了一张白纸,完全重来。这个经历本身,虽然痛苦,的确值得一试。即使出来留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2.什么时候出来好?
我有一个朋友曾是国内外语学院的高材生,到了美国第一天便感慨地说:“当我听见扫垃圾的清洁工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时,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在国内会说英语是一种本事,到这里是理所当然的事。"后来他转到中文系,又成了高材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在国内你的程度再高,到了英美加澳等英语国家,你上起课,生活起来,还是觉得力不从心。此外,本地人一看你一张东方人的脸,就会偏见地认为你的英文不灵。有时候无论你的发音有多准,人家就是听不懂;况且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一定的口音,更给有偏见的人提供了听不懂的借口。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有条件,要么出来早一点,小学,中学都在这边上,以后从语言到文化上都可以做到一点隔膜都没有。要么出来晚一些,在国内读完大学,甚至读完硕士研究生,把基础打好。来了以后,刚开始语言基础虽然差一些,但科学文化底蕴要深厚得多,来了以后以知识基础取胜,照样当高材生。
3.出来学什么?
有些家长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似乎有些功利的思想。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学了什么专业可以找到工作。所以问题常常变成了“学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就拿美国为例,最好找事的当属专业学校,如医学院,法学院,护士学院,商学院的会计专业等等,但是这类学校一般不接受外国人。除此以外,一般地说来,工科毕业的比理科和文科毕业的好找事。前几年,计算机专业非常走红,常常是学生还没毕业,工作就已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