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满怀着憧憬,来到了加拿大。跟所有新移民一样,在来加之前就已对加拿大就业难的社会现实有所心理准备,但同时也仍心存着一丝侥幸,并没有完全放弃能在短期内找到专业工作的希望。
我并没有用很多时间在准备简历和搜集工作信息上(现在想来当时真是过于急躁了),由于我在国内是在学校工作,所以登陆后不到一个月就试着去一个中文学校应聘中文教师职位。对方很快就听出我是刚来乍到的“新”移民,虽是留下了我的简历,同时也委婉地建议我先去读个License,有了一些经验后再来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初次找工碰壁后,我又试着发了几份简历,也真正地体会到了找专业工作的难。我觉得幸运之神那时似乎根本无暇眷顾我,于是在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找专业工作之后,我放弃了钻这个牛角尖,开始尝试着做Labor工,总体感觉是并没有传说中那样不堪。
那是一家西人汽车配件厂,管理比较正规。最初的一周,我的身心经历着从未感受过的煎熬,一度非常沮丧和彷徨,也一直没敢告诉父母,当两周后终于鼓起勇气告诉他们时,父亲却说:打工是意料之中的事,有份工作总比没有强,任何事情都要慢慢来,有份收入后心里会比较踏实,这种心态也有利于以后不断地寻找机会,并最终改善生活环境。父亲的话让我平静了许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够以较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份Labor工,于是也得到了更多的感受,体会最深的是这里华人工人们的生存状态。
我工作的那个工厂里有半数左右是华人,这里面包括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来加拿大的移民,还包括从东南亚一些国家于不同时期来加的华侨。华人中绝大部分都会说国语,有些从东南亚来的华侨只会说粤语。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地域文化的差别还是比较突出的,虽说大家都是华人,但是从不同地区来的人们一般很少相互交流。从大陆来的移民占这里华人总数的一半以上,我们之间的互动则是非常频繁的:周末里相约去某家中餐馆吃一顿,或者男同胞们组织场足球赛,还有就是互相Carpool,我们还有自己的网上聊天室,体力劳动之余在网上神侃一番也是一种放松。就这样,在机器的嘈杂声中,华人新移民们前赴后继地来此打工,更有不断壮大之势。
从大陆来的新移民们大都将这里的Labor工视为一种过渡:有的在短期后就会选择离开,或者是因为适应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或者更有高就之处,更有的是因为Labor工激起了求学的欲望转而去继续深造;即使是在这里工作了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华人,他们大都也是有所计划,并不会决定终老于此。据说有个“前辈”在这里工作不长时间就幸运地得到了转正的机会,但恰巧他入学的Offer也到期了,结果是他毫不留恋地辞了职,当时还引得许多工友的一阵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