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航
致谢:网友angelonduty,分享陪女儿看病的经历。原文请点击这里。
提示:因为涉及原创作者版权,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与在加和即将来加的国人和家园朋友们分享
高烧不退,不得不去医院
来加之前,已经对加拿大医疗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好在我很健康,女儿也难得添乱。不料冬奥会期间,女儿嗓子疼,吞咽及其困难,后来居然发起烧来了。跟素以蒙古大夫著称的姐姐商量之后,决定自己处理,因为据人家说去医院也白搭,竟赚个自己上火。
先给女儿服用了国内带来的新雪颗粒,没用。再加点羚羊角粉,发烧退了,我们算是勉强度过了一天。第二天女儿高烧起来,从下午5点到晚上11点体温从38度到39度7。这下彻底沉不住了,决定去最近的医院--Royal Columbia Hospital.
护士初步检查,手腕上捆上了Tag后,医生初步检查
11.40pm到达医院EMERGENCY,ADMITTING DESK.出示医疗卡,提供简短女儿信息,被告知到等待区等着,女儿手腕上被拴了个tag,上面有女儿名字,生日,医疗卡号等(呵呵~感觉像是到了宠物医院,拿俺女儿当小狗狗对待。)不到一分钟,一位胖胖的护士推着她的基本装备过来了,问问女儿有什么反应(俺女儿英语已经相当棒了,因为嗓子无法发音,当时只能瞪着大眼睛可怜巴巴望着人家)。
我给护士讲了女儿的病程和病症,护士记录后就开始初步检查俺女儿了。可能是发现体温及其异常吧,护士对我们说:"No worries, I am sure the doctor will be soon with you"
11.49pm,一位医生到了,开始给女儿重新检查一遍,包括血压和体温。这回察看了嗓子,听了心肺,摁了肚子,捏了嗓子,压了脖子。然后把我们领到里面一个检查室,让俺女儿坐在病人专用的躺椅上,调整高度和角度直到俺闺女认为满意。说是主治医生要来给她检查,先等等。
时间显得特别难捱,特别是看着女儿难受的样子。15分钟不见医生来我就沉不住气了,心里在想:“人家说的一点不假,加拿大办事效率就是低下!发烧死了医院都不会管你!。。。”眼泪含眼圈又等了10来分钟,医生终于现身了,手里拿着女儿嗓子取样化验单。
得到化验结果,开始用药和静脉注射
医生告诉我从化验结果看the little one might have contracted a severe case of strep throat(我估计咽炎之类的)。不过他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当时心情放松了许多,估计人家医生也不是不管我们,只是在等待化验结果吧。)问了女儿一些问题,他问,我们女儿点头或者摇头,直到他们沟通完。
这个医生对女儿嗓子深处进行了探索,然后告诉我们他确定了女儿的nature of sickness. 说是女儿病情不能耽误,”the little sweetheart will be given immediate care”,”A nurse will be with you shortly to take care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小丫头听到还要给她喝个什么syrup止疼的时候当时就苦巴巴地笑了。
护士在医生离开的同时进来处理我女儿了,静脉注射antibiotics同时降温(这里说明一下,该护士打吊针的水平相当一般,比国内护士的娴熟程度差老鼻子了。一针见血,但打得不是地方,把女儿眼泪都打出来了。但态度相当好,女儿似乎对她感觉特别好)。针头埋进以后告诉我们这东西暂时就留着了,什么时候医生说输液停止什么时候取下来。
转眼间护士取来一小纸杯的什么液体,说是止疼的。女儿吞咽很有困难,护士连哄带骗给喂进去了。护士刚离开又一位护士模样的lady过来采女儿血样了,告诉我们点滴结束不能离开,医生看了化验结果才能告诉我们what’s next.
静脉注射器与国内不同,带报警器
可能是止疼药生效,也可能是到了医院我们母女都心安了。女儿开始研究起这边静脉注射与国内的不同来了。输液管在进入她身体之前连接到一个仪器上面。上面你可以看到点滴的速度,剩余时间等参数,还有个输液完成的报警,这样病人不用有人守着,护士听到声音就会过来给你处理。
不到40分钟女儿的仪器报警了,护士立即跑来进行了处理,告诉我们回家后别把埋针的手臂弄湿,再测体温的时候已经降温了。医生随后就来了(化验结果这么快就出来了?!)说是24小时内还需要继续输液,让我们给他个time slot,于是我定了下午3-4点。
Doctor要看看第一天的治疗效果后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但输液2次是必须的。随后让护士给我们2片药,说是静脉注射保护kidney用的,每晚睡觉前吃。然后就跟我们goodnight了。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女儿回家体温就基本正常了,那个大大的保护肾脏用的药片没什么难度就喂进去了,估计她嗓子麻木了吧,哈哈。
第二天复诊
第二天复诊。在接待处女儿的tag换了,估计身份已经变成了复诊病人。按指示直接来到Outpatient Antibiotics Treatment Center(记不准确了,好像叫这个)。当班护士在察看了女儿手腕上的tag验明正身后再次把女儿连接到那套输液装置上了。通知我离开,“40分钟以后回来check on her”,“医生期间会过来察看病人,这里不需要陪护”。
女儿出生以后,她生病我就没离开过半步,可这是加拿大。不忍心看女儿可怜吧唧的样子狠狠心丢下她自己出去转了。40分钟就和40小时那样漫长啊!等我心急火燎赶回医院的时候,女儿已经被解除武装,笑模笑样坐在原处跟女护士说着什么呢。
一见到我女儿就chime起来了,说是doctor来过了,不用再打针了,也不用再复诊了,回去坚持吃药就好了(孩子们好像天生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似的,当着护士她说英语,呵呵~)。女儿说完后护士又把她的话重复了一下,然后把医生处方给了我。
实践证明,不按医嘱果然不行!
告诉我去任何pharmacy买药,一定按规定用药“and it’s very important you make sure no tablets left!”Well, 回家喽!女儿好喽!回家路上顺道去了pharmacy,药价11刀多点,我们公司医疗保险cover了80%,我自己出了不到2.5的样子,女儿生病的全部开销$2.50。当时挺满意,觉得花销很小。后来跟公司同事讨论了一下,一同事说他眼睛手术那次从住院到彻底恢复才花了一瓶眼药水的钱,他连公司附加医疗保险都没好意思用。
女儿不烧了,食欲恢复了。我国内带来的坏毛病立即暴露出来了--药那东西多吃不好!孩子吃了2天的药我就给停下来了(医生开了10天的剂量)。没料到2天以后女儿烧起来了。有些慌神,实话告诉了同事,结果被同事教训了一下。人家说医生只要给你开药,给你的是最小的剂量,你一定要把它吃完,否则你表象正常但血象未必,病情就会有反复。立即恢复给女儿吃药,病情控制住了,这次坚持让她把药吃完了。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医院经历。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专题-网友亲历加国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