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皮包裡的证件与卡片,渐渐从台湾的变成加拿大的之后,我知道,我已渐渐在这裡住下来了。来到渥太华两週有余,已经逛了不少地方,也拍了不少照片,之所以都没有放上来,实在是因为没时间整理,也没心情记录。但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好的,请大家要有耐心,好的东西值得等待。
我觉得应该趁我对加拿大的一切都还很新鲜好奇的时候,赶快记录一下我对于这个国家的观察与第一印象,否则时间一久,等我更融入这社会而习以为常时,可能就没啥感觉了。没听过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吗?(看我多会做国民外交,把加拿大比喻做芝兰而非鲍鱼!)有观察就会有比较,而最方便的方式当然是与台湾做比较,毕竟哇係逮晚螂,只好拿台湾当评量指标,可能偶尔也可以来个美加超级比一比,向大家炫炫我好歹也是半个美国通。
出国时少数带出来的证件包括护照(of course),驾照与国际驾照,以及为了怕结匯的现金不够花,带来了两张台湾的信用卡。在陆续拿到加拿大的 ID,信用卡,金融卡,临时驾照后,今天我把台湾的证件收起来了。竟感觉到有点难过,虽然也因为许多初期该处理的琐碎庶务告一段落而鬆了一口气。
虎落平阳被犬欺 银行不给信用卡
这段时间的忙乱,除了工作,倒有一大半是为了办理这些有的没的证件。以信用卡为例。在台湾,姑奶奶我财大气粗,向来只有我拒绝银行发给我信用卡 (才怪!根本是因为台湾的银行爱乱发卡!)没想到虎落平阳被犬欺(对不起呀,阿加人,口不择言了)。洋人很在乎你过往的财务信用纪录,并据以决定要不要发信用卡给你。如果你在加国没有与银行有任何往来的的记录,他们不会随便发信用卡给你的。
但生活怎么可能没有银行帐户或有信用卡呢?他们给了变通之计,就是要客户存一笔钱到银行,没利息,也不可以动用,他才发你存款额度的信用额度给你(根本就不能算信用卡了)。这还已经是公司帮我出具证明,保证我年收入有多少的情况下呢。以我在 TD Canada Trust 银行开户为例,我必须存一笔不能动用的五千元,他们才发给我五千元额度的信用卡,而且无论何时我的支票帐户(checking account,可以开个人支票,但此帐户是零利率)存款都不能低于五千元,否则当月就要收几十元的费用。
银行转钱要Hold一个月 人不亲土亲
另外,我开户时因为存的是美金支票,要转换成加币也等到今天左右才完成,但这已经比预期的还快了,塬先银行告诉我须要一个月的转换期,真是存心佔客户便宜嘛!。为此,我第二天又跑去 HSBC 匯丰银行开户,因为匯丰有个台湾来的经理,基于同胞爱给我们比较好的开户条件,美金转加币也是立刻可以使用,到底人不亲土亲啊 (又来攀亲带故)。
总之,大家都说加拿大的金融业相当保守,我的确见识到了,但也因为稳健保守的经营方式,让加拿大在去年的金融风暴中受伤不大。不过发信用卡态度保守,其实也不能作为加国金融业操作保守的证明,我记得我在美国时,刚开始他们也是不愿意发信用卡给我,我后来存了二千美元的 CD (类似台湾的定存),他们才给我两千元的信用额度,不过一年后由于信用好,就开始有一大堆银行来信要发信用卡给我,变成我很跩了。举这个例子只是在说明,美国银行发卡也很谨慎,但华尔街还是搞出一个超级金融风暴,所以发卡态度不完全等同经营金融业的保守或冒进。不过基本上,加拿大人就是比美国人保守稳健,这样讲应该不会有错。
网路速度要飙叁字经
无论在办公室或租的公寓住宅,网路的速度都慢到一个让人想发火。看着左上角那个点选后出现的圆圈圈,转啊转啊,转了半天就是跳不出画面,好不容易画面出来了,却无情的写着~~无法显示网页,除非你和我修养一样好,否则一定会飙叁字经。来加拿大后我已很少逛格友部落格,除了忙,还有一个塬因是因为上网速度真的很慢。台湾的网路佈建真的很棒很棒啦。所以大家就塬谅一下中华电信(以及其他水电瓦斯公司等等)随时在开挖道路吧。我们讲求速度,和加拿大人慢斯调理的个性完全不同。
台湾的宅男宅女网军如果来加拿大上网,一定很快从宅民一族除籍,生命不能在登登登等~~中虚耗掉啊!至于加拿大的网友会不会抱怨呢?虽然我也不确定,但从他们不愠不火的行事作风看来,应该是还能忍受吧。
虽然网路速度加不如台,但也许台湾人可以学学加拿大人悠閒的生活步调,毕竟赶赶赶赶~~的,不见得能赶出生活的幸福感。加拿大人平均寿命已经81.6 岁了(最新资讯), 而且还在延长的趋势中,比台湾高出好几岁,除了生活环境好,应该与较悠閒的生活步调也有关吧。
虽然这样写,但我还是希望加国的网路速度能加强一些,因为我还是不习惯这么缓慢的节奏。最近大家看不到我到处串门子,请把一半的责备归给加国的网路吧。
40加币打印机 25元连接线
我刚来的时候因为买了叁合一 (列印,复製,扫描) 打印机,得顺便买纸张,才发现在台湾常用的 A4 纸在这边没卖,比较接近的格式,是他们叫做 letter size 的大小,比台湾的 A4 纸宽度略宽(多0.6cm),长度略短 (少2公分)(别怀疑我为何那么精确,因为我手上刚好有台湾列印带过来的A4文件可供丈量比较),我当初的文件如果上下 margin 留得太少,列印时会被切掉呢。
说到叁合一打印机,再插播一下。我们在 Wal-Mart 看到一部特价的机型 (HP F2480),才卖40加币(当然它会定39.95之类的),很高兴的买回家,才发现没有附连接线。后来去其他卖场买时发现,一条连接线竟然要价约25元,超过机器价钱的一半,心裡很不平衡,一直想台湾家裡就有,下次老公来再带过来就好。但要等几个月实在很不方便。总算过几天后在 Home Depo 看到一条卖 12元左右,虽然线较短,但还能用,赶紧买了。一条连接线要价超过机器的一半,也算是让人大开眼界了。
另一个纸张差异就是报纸。看看加拿大一般报纸的大小: (左边是打开时,右边是对折时) 和台湾的报纸比起来,显得窄而长,刚开始拿着长长的报纸阅读,还真不太习惯呢。
(加拿大报纸,纸张大小和台湾很不同)
最后,以蒲公英话题来作结束。
这段时间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种花,一种当然是既美丽又高贵的郁金香,另一种刚好相反,是很贫贱但生命力很强的蒲公英。
在台湾虽然也看得到蒲公英,但感觉不像在美加看到得那么强烈,主要是美加到处是大片草地,因此整片的蒲公英很醒目。十几年前在美国时,一到春天就感觉到蒲公英像野火一样漫天盖地的盛开。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在我看来其实很美,但却是园艺者的心腹大患,偏偏它繁殖力很强,种子飘到哪裡,就在那裡落地生根,毫不客气的蔓延,会排挤草皮的绿草终至扼杀它们,所以一有蒲公英出现一定要赶快连根拔除。
我去多伦多时,就听到 Jean 和 Janet 在讨论如何对付花园草地上的蒲公英。 Jean 还告诉 Janet,她买到一种工具对于除蒲公英很有效而且好用,热心的 Jean 不忘提醒 Janet,店裡卖的比较贵的那种反而不好用,要买便宜那一款...。看,为了对付蒲公英,这裡的商人都发展出专用的工具了呢。
在美国时,JH 小时候最喜欢把变成一团绒絮的蒲公英拿到嘴边吹,让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扬,这是他们最爱玩的游戏之一。春夏之交,空气裡到处飞舞着蒲公英的种子棉絮,让过敏者很烦恼呢。
这次初抵加拿大时,蒲公英正盛开,但上周我发现已经有一半的蒲公英变成圆球絮了。蒲公英由盛开转变成球絮,一如我皮包裡的卡片一样,提醒着我在忙乱与离愁中,时间依旧向前推进着。
每日一字,蒲公英的英文叫做 dandelion。
一整片盛开中的蒲公英
种子棉球
一半开着 一半变种子球了
来段周杰伦 蒲公英的约定 想念我台北的歌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