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文字越来越贫乏. 看到的东西越多. 写下来的越少.
见惯了加拿大的华人 说夹杂着英文和不同口音的中文. 觉得自己中文有退步. 英文也不见得有多好. 其实自己跟中国人说话的时候尽量还是讲纯正的汉语. 只是有时候对方的理解困难, 让我不得不夹杂英文, 竟然也开始有点钱钟书比喻的"牙缝里的肉屑"的趋向了.大一又要学法语. 以后说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结束了在温哥华的两年. 搬到多伦多. 即将开始我的大学4年. 4年以后不知道又在哪里. 其实在不同的城市生活, 然后辗转, 不同的天气, 环境, 景观, 文化, 遇见不同的人, 也是件有趣的事.
新房要到下月初才交割, 这几天便住在唐人街附近. 多伦多的唐人街也算是在市中心的位置, 是真正的热闹. 温哥华的唐人街虽然也在市中心, 但其实很败落, 好东西不多, 净是沿街要饭的穷人跟毒贩子. 温哥华理论上算是北美第二大华人社区, 中国人按理要多于多伦多, 但温哥华的中国人似乎总集中不到一块儿去. 多伦多唐人街的密集繁华程度, 似乎就真的让自己忘了还是在北美的土地上. 让我觉得神奇的是, 这一块块各个国家自己的密集区域, 也没有界线, 但就这么一直存在着. 沿着Spadina一直走的唐人街, 到了College Street, 沿街的店铺就渐渐变成Cafe, Burger King 和Pizzapizza. 回头一看就像一场梦一样. 其他的地区, Little India, Little Italy也是像唐人街的这么一块小区域. 很期待去Little India.
UT就在离唐人街不远. 但走在College Street俨然是不同的味道. 7街区X7街区 繁华的多伦多市中心硬是有这么一大片宁静, 任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紧挨着地建一栋又一栋楼. UT还是肆意铺开一片又一片绿地. 那是自然. 任你是北美第二大金融中心, 也绝不能影响学术. 沿着College St.到University St. 再到St.George St. 172 St.George St. 这个寄过无数材料的UT招生办. 在夕阳下也是一片宁静. UT的校园建筑真的很有古典结合现代的美. 在我的相机没办法纪录之前, 也只好分享一下别人的相册. 以及自己就那么安静地站着好好欣赏. 大学没有校门, 很好地跟城市融合在了一起. 街边偶尔看到一栋爬满藤蔓的老式建筑, 门口八成竖了UT的牌子. UT把很多以前的皇家住宅, 教堂, 美术馆改建成了教学楼, 也不变它原来的风貌, 就那么一直保留在那儿一百来年. UT在市中心是无法扩建了, 校园也的确是够大了. 只有在市郊建分校. 我肯定是不喜欢分校的. 一定是灰黑土黄或者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
我一想到要在这里度过我的大学4年. 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UT让我想到NYU和Columbia U. NYU=NYC. 而Columbia U出门右边就是华尔街. 3所都是在繁华国际都市的市中心. 相比之下另一类. UCLA, UChicago, 甚至Yale & Dartmouth, 都是很僻静甚至荒凉的地方. 前一种实在是很有活力, 似乎城市给人无限可能. 后一种使人隔绝一切闲杂琐念只是读书.学习.思考.沉淀. 其实两种我都非常喜欢. 最好的办法只有跑到一个后面一类的大学里去念硕士了.... 其实让我选. 本科还是前面一种好. 毕竟读本科的年龄还是活力充足 各种疯狂各种尝试也在可触及之处. 我也不见得会因为市中心的繁华就经常翘课去逛街. 硕士可以跑到小乡村完完整整地沉淀3年. 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二中高考失利. 不过其实就像同学日志里说的, 二中失利了, 我们会一大片一大片地刷温情状态; 二中除了顶尖的学业实力, 还有更多精神力量让我们依靠. 这也许是其他学校无法做到的. 下届高三的同学压力也许会很大. 学校也许也会加重负担 也许会增加补课, 但是希望叶大不会忘记自主办学的教育理念. 现在想起来, 叶大还是挺好的. 学军高考失败了也只听见对校长的一片骂声跟不满. 但想起叶大, 除了有时候爱吹吹, 还是很厉害的. 再说. 吹的也都是事实. 我们有资本被吹. :) 也许等过半年一年再来看大家这次高考后写的二中文章, 会觉得矫情, 但二中情结被激起来了也是没有办法的.
有一个同学说. 比高考作什么. 要比, 比30年后校友捐赠. 前半句还是不对的. 重点高中嘛. 高考还是最重要的东西. 至于校友捐赠, 这个实在是有意义. 校友捐赠, 真的是因为铭记着母校, 用自己的行动作为奉献跟回馈.30年后如若还能有二中情结, 说明这个学校给予自己的实在是太多太厚. 以前一直觉得所谓一个学校的"精神"很是虚, 但现在切实感受到了, 一个学校真的是赋予学生某种风格的. 而且要在离开了以后才越发明显. 对我来说, 在温哥华这两年认识的杭州人, 都是聪明, 挺有涵养跟想法的人. 杭州不像其他地方, 似乎很少有暴发户家庭送出国读书的子女. 杭州就算是很有钱的生意人, 似乎也带一点儒商气质, 不会太狠,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杭州商人的生意也做不到其他地方那么大. (这些话似乎出自我妈的口)再下去就牵扯到敏感话题了, 本来都是自己的同胞, 没什么好歧视的, 只是一下子杭州情节泛上来了. 人总有带偏见的时候. 自己嘀咕下就行了. :)
这几天会有一个新相机吧. 也想拍点照片. 但是也不急, 毕竟不是来多伦多旅游, 而是住结结实实的4年.
6月底就快过去了. 你忙着考试. 我忙着搬家. 于是时间就更快了. 奇怪的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心里一点也不急了. 有时候只是平静地想着. 很快就能见到你了. 偶尔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就会想像是站在你面前, 然后盯着看很久. 其实我也不知道要怎样笑比较好. 或者头发要怎样摆弄比较好看. 也都是在YY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