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的华文报纸粗略统计一下大概有40余种。有日报、周报和不定期发行的报纸等三种。其中《明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现代日报》都是日报。大都使用的繁体字。这些日报是卖钱的。其价格分别为0.75加元、0.5加元和0.25加元不等。(5月份《现代日报》已改为免费的日报了。)
《明报》、《星岛日报》是这边华人的主流媒体,发行量不相上下,远远超出其它报纸。《明报》是香港明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而《星岛日报》原是香港星岛集团的子公司,在1998年一次危机中被加国本地英文报纸《The Star》以2200万加元控股。《世界日报》是台资背景,《现代日报》于2006年创刊于多伦多。
其它报纸分为三种情况:大部分是周报,如《星星生活》、《加拿大都市报》、《加中时报》、《北辰时报》、《北美时报》、《北美生活》、《环球华报》、《信报》等等;有几份是每周发行3、4期的,如《大中报》等;还有一些是不定期的,如《保健文摘》、《教育时报》、《健康时报》、《加华新闻》,以及宗教报纸等等。另外,还有更专业一点的周刊,如《地产周刊》、《北辰地产周刊》、《北美投资》等,以及今年开始发行的《现代北京青年周刊》(《北京青年》周刊北美版)。这些刊物,连同《星星生活》、《加拿大都市》等,每期都是70页以上,甚至124页,到底是“报”还是“刊”?说是刊,每期都有“新闻”以及“时事评论”等等;说是报纸,它又装订成册,厚厚的一本。
这些报刊都是免费赠阅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打“亲情”牌。因为是为华裔服务的,所以突出文化特质,充分反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反映多元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反映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为读者提供有文化品位、文化特色的资讯内容,展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
随着北美的中国大陆移民的增多,仅多伦多就有5、60万华人,族群的文化需求、思乡情结、情感抒发、信息交流等等,都需要一个平台。这就给加拿大华文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理所当然地,对中国新闻的报道需求也越来越强。各家媒体都增加了中国新闻版面,不少报纸也都使用了简体字。在华文媒体对中国新闻的报道量越来越多的情势下,中新社也进一步完善了对北美华文媒体的供稿服务,于2007年与加拿大华文媒体签订了供稿协议。中新社还在美国架设专门的服务器,开通针对北美华文媒体的供稿服务系统,目的就是更好地为各家媒体服务。有些报刊还直接与国内大媒体链接,如《加中时报》每一期都有三个版面刊载《新民晚报》的内容,一个版面刊载《今晚报》的内容;《现代日报》则联合发行《北京青年》杂志北美版;《环球华报》每期有一版《浙江日报》主办的加拿大版,等等。
我以为,这些报纸的大部分之所以能够办得起来得益于所谓的新媒体时代。因为互联网的诞生,资讯来源四通八达,十分快捷。办报人是不愁稿源的。他只要与“上家”达成协议就行了。比如有中新社做后盾,新闻,尤其是国内重大新闻这里的报纸都可以及时传播。当然在国际新闻及时事评论等方面,他们也是“兼收并蓄”,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同时他们也对加国、安省和多伦多市的每一项政策,尤其是关系到华人利益的信息都展开评论,舆论引导。所以这样的报纸它才有市场。
华文报纸的发放是多伦多的一大景观。尤其是每到周末,在华人超市、华人餐馆、华人商店,华人活动中心以及地铁站的显眼处都有取报架,上面放着一摞一摞的报纸。商家也乐得作为派送点,因为可以吸引人气啊。到那里消费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顺便取走报纸。同样,这也是我每周必做的功课之一。这些报纸拿回家,紧看慢看大约需要3、4天时间。所以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是我却乐此不彼,因为他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加拿大的窗口。
刚开始的时候我很狐疑,免费送报究竟为哪桩?后来看懂了,绝大多数还是为了经济利益。这些报纸的成本比较低。首先,这些中文报纸都是再生纸印制的,其特点就是成本便宜而印刷量大,广告多而可读性小,最令人头疼的是油墨有时不能全部干透,以致于有些报纸看了之后就得洗手。送不掉的报纸就成了超市包裹易碎品(如玻璃瓶等)的包装纸。其次,每一期的报纸又都聘请华人老者开车投送各个派发点。老者的计时工资也不会高的。 最主要的是稿源不成问题,除了新闻之外,其它小稿件在 “博客”上找就是了。我想这些报人会尊重知识产权的。但是有一例让我刮目。
上面提到的《地产周刊》和《北辰地产周刊》,就其名称、版面设计,甚至口号用语也尽相似(见照片)。《地产周刊》发行在前,《北辰地产周刊》发行在后。后来的《北辰地产周刊》实力较强,有不少原创编译英文文章和报道,一上来就声势夺人。前者大为恐慌,曾撰文揭露,后者也寸步不让据理力争,最后不了了之,没有下文。现在是各出各的周刊,相安无事互不打扰。
这样一来,报社除了几个编辑、记者和专栏作者之外,几乎无需他人。如此算下来,报社就不会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开销也自然就小了。在开源方面应该是可观的,每期报纸大约有1/2以上版面都是广告。具体的广告费无从打听。但是听说有一个博士办了三份报,如果不赚钱的话,何必呢!这就导致了有的报纸拉不到广告就停刊。所以每周实际上拿到手的报纸也只有2、30份。 中文报纸的信息量很大,虽说广告多,但如果需要,还是很有用处的。比如家电维修、考驾照教练、搬家公司、旅游、机票打折、二手市场、子女教育、规避税收、移民、留学,新餐馆开业等等。周报能够坚持发行的,就我观察都由“集团”作为后盾的。这样才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样的“集团”一般要同时办几份报,就如同国内“日报”办“晚报”一样。如,《北辰时报》与《北辰地产周刊》是一家;《衣食住行》与《信报财经周刊》是一家等等(见照片)。像“地产周刊”一类,除了广告之外,更是围绕“地产”做文章,只要有看客,他就这样办下去。这就叫按市场规律办事,同时又推波助澜引导消费市场!
附带说两句英文报刊。多伦多的英文报刊有几十种,也有很多是免费的。收费的英文报纸多在十字路口的自动售报亭投币领取;英文免费报纸杂志,都是在十字路口的自动取报筒里,商场或旅游景点,读者可以自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