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多伦多做volunteer(义工,志愿者)
volunteer在港台翻译为“义工”,在中国大陆翻译为“志愿者”。我对这个词有点熟悉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盛会来临之前,报纸上铺天盖地地报道志愿者行动,同时,我的一个朋友给我绘声绘色描述他儿子做志愿者的事情,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也许volunteer翻译为“学雷锋”更有认同感,当然,那也就有老古董之嫌了,处于一个什么都要跟国际接轨的时代,还是认同流行的说法更好。
不过,在中国文化圈子里,恐怕无法统一为一个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义工”和“志愿者”共用,以体现中国文化圈子的丰富和内部的部分差异。不过,要是我自己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义工”这个翻译,这个翻译简短,体现了这个活动的真正内涵,而且感受上跟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匹配。
但我到多伦多后,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竟然非常高,几乎是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我第一次在多伦多接触volunteer是带我儿子去心理医生那里做发育诊断的那次。那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当时我的英语甚至比我水平高的我太太的英语都无法胜任这个任务,我们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个提供免费翻译的华人机构,这个机构给我们提供了一名volunteer,为我们免费做翻译。
这位老兄姓贾,来自香港,老婆是移民,他则是工作签证,工作之余为一个华人机构做volunteer,服务于华人社区。他那天因为堵车,晚到了10多分钟,心理医生当时催促得很急,他只得把车停到路边上,最后还被抄牌罚款。但是他毫无怨言,乐在其中,翻译完毕后,还把我和我儿子送回家。他完全是出于一种乐于助人的心态做这件事的,不期待任何报酬,但是他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也能为一些需要的人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爱心传递吧。
我第二次接触volunteer是找人帮助我练习英语。当时我的一个朋友给了我一个电子表格,这个表格来自culturelink,这是一个由加拿大联邦政府资助的民间机构,专门为新移民安家和职业发展服务的。
我填完表后,大概一个月左右,该组织根据我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点、爱好给我找到了一个相匹配的volunteer。这位仁兄叫Sameh,来自巴基斯坦,到多伦多已经10多年了,我们第一次到Culturelink所在地见面,后来我们几乎每周相聚一次,一是帮助我提高英语,二是帮助我了解加拿大的日常生活习俗、文化和政治运作等。我见这个机构的服务人员时,他当时对我的唯一期望是,有朝一日我能做一个volunteer服务其他新移民。
中国古人云:受人点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但这里,没有报恩的具体人员,他们往往来自不同的组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当有机会可以回报社会时,我自然是毫不犹豫。
在多伦多做volunteer的意义,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抱任何目的地服务于有需要的人,另一种是获得加拿大工作经验,为未来找工作获得一种资历。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很多人在母国拥有很高的学历,也很资深,但是加拿大是一个不同于其母国的国家,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是很难找到专业的工作的。但从那里获得加拿大工作经验呢?这就是volunteer工作的一个功能,你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得到加拿大工作经验。一般来说,你只要参加volunteer工作,结束后,相关机构会给你出具一份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这封信代表你的加拿大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用处。
除了新移民外,这里的高中生、大学生也都需要获得加拿大工作经验,volunteer工作也往往是他们的选择。这里很多地方,你都能看到volunteer,比如医院、幼儿园和图书馆等等,可以说,在多伦多,volunteer无处不在。虽然说,这个活动有一定的目的,但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酬报的,你自己出路费,自己掏饭钱,而且工作起来跟正式工作无异甚至任务更重,你照样要准时、负责和认真,这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不尽责会影响你未来的职业生涯。
5年前,有两个很有激情的人在多伦多启动了一个改变城市面貌的艺术活动,在多伦多不同的地区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有室内的,有露天的,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这项活动的名称就叫LUMINATO,也叫多伦多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五届。今年cultrelink是LUMINATO的合作方之一,它的任务是给这次艺术活动提供volunteer。我听到消息后,立即报名参加。但是,每个volunteer都是以团队形式参加,每一个团队有一个领导叫mentor,一般是在多伦多生活多年,在某一个方面很有经验的人,其中的组员叫mentee,一般是新移民或者来这里学习的海外大学生等。一个团队一个mentor,可以有3到4个mentee。
mentor如何和mentee匹配呢?要是在国内,可能就是由组织者来分配了,但是这里的匹配方式很独特。每一个mentor有一个代号字母,每一个mentee由一个数字代号。mentor坐在自己的椅子上,mentee轮流到每一个mentor那里说上3到5分钟,简短介绍自己也可以给mentor提问,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后,mentee根据自己的印象写出自己想选择的mentor字母代号,可以有四个选择,你最希望跟从的mentor写在第一,其次就写在第二段位置;mentor也根据自己交流的情况,写出自己最想要的mentee数字代码,根据喜好列出一个名单。这种匹配方式,其实是一个竞争方式,不管是mentor还是mentee,你如果想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个团队,一方面你得尽量把你的热情展现出来,让自己显得尽量优秀,同时你还得采取一些技巧。不然,你喜欢的人可能不会选择你。我发现了我想跟从的mentor后,我尽量多跟他交流,并且特意表现出激情和外向,而且在活动结束后,要了他的电子邮箱,表示非常想跟他学习。结果当然是如愿以偿。就是这类毫无利益关系的活动,在这里都显现出竞争性。
这是我第一次在多伦多参加volunteer活动,不免有一些紧张,虽然经历过两次培训,同时团队也一块活动过几回,但是没有底。我选了三个轮次(shift),每次的工作大概4小时左右。虽然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但你要站在那里,看有没有人要求你帮忙,同时你也要发一些宣传册和节目单之类。这个活动的好处是,你可以有大量的机会练习英语听说,还可以交朋友,我几乎在每一轮都交到了一个朋友,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可以一起聚聚,或者发邮件互相共享一些信息。这是一个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的途径。一般来说,认识自己族裔的人的机会很多,但是认识其他族裔的人机会太少,只有这种活动,我们才可以大量认识其他族裔,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
我的团队包括我共四个人:mentor来自厄瓜多尔,是一个地产经纪,他的生意很成功。另外两位mentee,一个来自玻利维亚,长得像帕瓦罗蒂,他以前在玻利维亚有公司,现在想从事金融理财顾问;一个来自伊朗,是一个建筑设计师。我在另一个轮次中认识了一个叫ALLY的印度人,他是高中英语老师,我们交流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练习英语听说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在这次的活动中,华人volunteer不少,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华人能够认同当地的文化并让自己参与其中,和这个社会融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跟我以前了解的所谓华人躲在自己族裔里的说法是不同的。
我的三个轮次��前两次都是很平淡,只是交了一些朋友而已,而第三个轮次就不一样了,因为来的演唱家是K.D.LANG,这个人得过格莱美奖,在加拿大很受欢迎,同时她是一个lesbian,长相是男的,实际上是女性,而且和另一个lesbian已经结婚。当天在露天广场的观众人山人海,大概有两三千人之多,如果进到了广场里面,要出来就很不容易了。
Luminato结束后,所有选择了至少2个轮次的volunteer有资格参加庆祝活动,到场的人大概有300之多,现场很热闹,有的人连续5年,每年都来Luminato当volunteer。我在知道这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之前,早就决定,以后每年选择一个shift来感受这个多伦多的夏季盛会。
来到多伦多就要融入这个社会,以行动去认识这个城市的人如何生活,重建在这个城市的生活感觉,这并不容易,充满挑战但是一个新奇满路的过程。做volunteer并不是玩玩,他需要你真正付出。
2011年7月10日于多伦多,约克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