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寓和分租房:
北约克Yonge/Sheppard地区,多伦多市中心,湖滨区,士嘉堡市中心,万锦市渔人村等地的出租情况也不错。
2、从增值的情况来看:
每年5-8%的增幅在北约克,万锦,烈志文山,市中心都不成问题,尤其以市中心增幅最大。当然,现在的旺市、19街、HYW7的部分区域的新屋也正是投资热点,年回报率超过15%。
3、部分豪宅区的投资回报:
尤其是翻新后的投资回报达到了惊人的30%以上,几乎一个翻新豪宅3年内可以翻一番。去年成交的一对北京夫妇购买的加国最贵豪宅1180W,就是由一个BUILDER在3年前花430万购买的,加上翻新成本,其实回报远超100%。
4、房价上涨:
与过去相比,许多人就会认为当前的房价是最贵的或到顶的!正是永远与过去比,有些人就会觉得当前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而这个“当前”,一不小心就成为了“永远”。但是,由于多伦多的房价在国际大都市中属于平实,富国移民或有钱的移民依然会觉得现在的房价便宜。
根据Demographia公司对住房支付能力的调查,多伦多的房价是年均收入的将近5倍(想想看北京上海的房价是老百姓年均收入的多少倍?!)。所以关键是工资收入和房价的比例要合理,这决定了中低端房屋市场的可支撑性和普罗大众的可负担性(高端豪宅市场则更据投资和增值价值,值得长线持有)海外投资者或富国移民或投资移民们对于房市的有明显的推动力。
5、人均收入是一个指标
如果人均收入高的区域用蓝色代表, 红色代表人均收入低的区域。我们会发现,在大多伦多地区,有许多的区域是一片赤色,而且越来越红。而有些区域则蓝色在不断的加深。地产投资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投资的选址方向一定要选择Going Up的区域,而绝对避免Going Down的街区。
试想你的房子只有买给人均收入越来越低的后来者,房子的价格如何才能有上涨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印巴区、黑人区、难民区(尤其是政府的廉租屋较多的区域,包括一些东南亚和越南人,其中喜欢种大麻和吸大麻的比例非常之高)。
我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仅仅讨论房产的投资价值而已。轻易别碰的原因。现在在渔人村和RICHMANHILL(不包括BEYVIEWHILL)的部分路段和区域印巴比例也在上升。早些年的密西加沙还是一个投资热点,现在基本是华人和印巴人为主,变成一个工薪阶层的聚居地,只有其中少数区域仍是具长期投资价值。
6、人均收入的马太效应在以后还会加大,就是人均收入约高的区域人均收入继续上扬,如果你买房的区域后来者的收入越来越高,他们一定有一定比例的预算是用于购房的,那么你想你的房产要不想增值都很难,而且这些地区具有机枪的抗跌性,真正的好区好房子是几乎不跌的。因为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印象影响的是穷人的生活素质,穷人可能会去吃更便宜的东东,可以不买房变成租房,而对RICHMAN只是帐户里数字的变化而已。
举例说明一下,金融风暴后,LV等奢侈品的销量继续上扬。我的一个闺蜜美国牛校毕业在一个跨国企业任亚太市场总经理(一家洁具企业),金融危机后在做市场预测中大胆预测了其产品线中高价产品线即将增长和加大了订单,减少了标准产品的需求,和其他几个区域的预测完全相反,很多人都认为她疯了会因此降职。去年一年证明她的预测极其准确,她因此获得了嘉奖并荣升为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成为最年轻的副总裁。我问她为什么会这么准,她说只有经济萧条了,富人才会花更多时间留在家里,他们才会愿意付更多钱来享受在家的乐趣,而普通人则花费更多用在食物等基本消费上了,也难怪,她们一种2万美金的会唱歌和洗PP的马桶竟然销量超过了很多价位在1000美元以下的产品,因为金融危机后,富人们觉得在家上厕所后不用自己擦PP也是很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