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本人写了一篇介绍温哥华别墅的文章“解读温哥华的别墅:从形式到价格”。有网友读后认为,相对于国内的房市,别墅的可比性不大,建议在下续写一篇关于温哥华公寓的文章。恭敬不如从命,温哥华的公寓这就来了。
其实温哥华的公寓风格与国内的住宅建筑相比,也有很大不同。首先从结构上说,温哥华的公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钢筋混疑土的高层建筑(Highrise);另一类是木结构的低层建筑(Lowrise)。
温哥华的钢筯混凝土高层公寓多采用柱板结构,即只有立柱和楼板起承重作用,房间墙壁全部使用轻体材料,而大楼的外墙则完全是玻璃的,说通俗点儿就是整栋大楼基本没有承重墙。这样的结构可以大量节省混凝土,大楼看上去也更轻盈通透(见下图)。
木结构公寓一般只有三、四层高,而且往往一层还是停车库。因为加拿大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环保方面的考虑,所以木结构公寓加拿大的西海岸地区非常普及,在一些中小城市,这种低密度的住宅往往是其唯一的公寓形式(见下图)。
与国内的住宅项目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平米不同,温哥华的公寓楼盘往往只有孤零零的一两栋,总体量都不大(下图这个有三个栋号的楼盘就是算很大的了)。小楼盘的好处是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享用公寓里的公共资源。
温哥华的公寓都有超大的公共面积,比如宽敞的大堂(见下图)、宽阔的走廊、泳池、健身房等等,如果按照国内的方式计算“公摊面积”,那么温哥华公寓的“公摊面积”一定会非常大,大致会接近国内写字楼的标准。不过,温哥华的公寓都是按照室内“地板面积”(Floor Space)来销售的,比如温哥华一套标示为1000平方英尺(相当于93平方米)的公寓,换算成国内的“建筑面积”,大约就得是130平方米左右了。
温哥华的公寓大部分都带有泳池、健身房这类设施(见下图),这些健身娱乐设施对公寓内的住户是免费使用的,一切费用都已经包括在了每月交纳的管理费中。
高层公寓的泳池多是室内的,而木结构公寓的泳池则多是室外的(见下图)。尽管使用这些设施都是免费的,但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些设施都很闲,因为一个楼盘里没有多少住户,“人少资源多”这个特点在加拿大的各个侧面都有体现。
公寓的车库基本上都设在地下或建筑的一层。一套公寓有一到两个停车位是免费的。车库内有自助的免费洗车设备。温哥华公寓的管理费少则每月一两百加元,多则五、六百加元,视公寓的大小、新旧、设施状况而定。管理费含盖的内容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外,还包括绿化、保洁、燃气、取暖等在内。
国内的住宅讲究正南朝向,因为采光好。但是温哥华的公寓更讲究景观,哪边景色好,哪边就是主要的设计朝向。这与温哥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雪山、海湾(见下图)、江河、森林、公园这些景色,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很容易看到。
温哥华所有的住宅,包括公寓、House、Townhouse在内,全都是精装修到位的,这里没有“毛坯房”、“初装修”的概念。公寓的内装修都很简捷,即使是价值数百万加元的豪华公寓也是如此。墙壁多采用涂料装饰;地面原来以铺地毯为多,但近期建设的新公寓则越来越多地使用实木地板;壁炉被广泛使用,但极少做天花板或是背景墙的造型图案(见下图)。
厨房多采用开放式设计,厨柜、灶具、冰箱、烤箱、微波炉、洗碗机是厨房内必备的设备,所有这些设备都是整体设计、安装到位的:
卫生间的面积一般都不会太小,标准尺寸的浴缸、大尺寸的洗漱台面是卫生间的常规设计(见下图)。温哥华的水资源或许太过于丰富,所以这里的水费只是像征性地收一点,不设水表,而且,热水也是不另收费的。
温哥华的公寓全部带有巨大的贮物空间,特别是每一间卧室内都设有占据多半面墙的内嵌式衣橱(见下图)。由于这种设计模式的存在,温哥华的家具店里没有买大衣柜的,因为用不着。
因为当地的法律禁止在阳台上晾晒衣物,所以公寓里都会安装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设备。早期的公寓会设有公共洗衣房,但是近年建设的新公寓,洗衣设备是被安装在住户户内的(见下图)。
温哥华公寓的类型、特点、设计风格大概就是这样了,接下来说说价格。公寓的价格当然与其所在的位置密不可分。北美的公寓不像国内这样遍地开花,在他们那儿,这种高密度的住宅形式只集中在市中心最繁华的位置。温哥华公寓、特别是高层钢筋混凝土公寓最密集的地区,就是温哥华的Downdown(下图:从北温眺望温哥华Downdown密集的高楼)。
在本人介绍温哥华的别墅的博文后,有网友留言,认为加拿大地广人稀,因此他们的房子卖得比中国便宜很正常。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温哥华以及大温地区的其他城市,城区面积都不大,而且有些城市已无任何发展空间(如温哥华市和Burnaby市等),即使有的城市内尚有部分农业用地,但是依照当地法律,这些农业用地是不允许改为住宅开发用地的。所以除去素里等极少数城市,多数大温城市的住宅用地极其紧张,不然他们也不会忙着拆除独栋House建公寓。有人认为中国一线大城市房价高是因为市场需求大,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全中国的人都往北京、上海涌。这话不错,但不可忽略的是全世界的人也在往温哥华涌。中国高房价背后的原因,决不是别人都是“地广人稀”而我是“地窄人稠”这么简单,全世界比中国城市人口更密集的城市有的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眼下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榜上将将排到���10名),比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更高的城市更是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中国城市的房价与居民收入比达到了这样令人目眩的高度呢?琢磨中国的经济问题,不能在“市场”上找原因,即使找出来了,那也只是表面的原因……
上面这段是本文的题外话,回过头来接着说温哥华公寓的售价。在北美,住在市中心公寓的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欢城市生活的亿万富豪,另一种是初入社会、尚未成家立业的上班族。与之对应,温哥华Downtown的公寓户型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两三百平米的顶层豪宅,另一类是百十平米左右的一居、两居。
先来看一套位于“煤港”的海景豪宅(见下图)。煤港(香港人音译为“高豪港”)是温哥华著名的公寓豪宅区,这里紧临巴拉德湾、坐拥无敌海景,离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斯坦利公园和温哥华最繁华的时尚购物区都只有几步之遥。
煤港海景豪宅图1。
这套建于2006年、室内面积2258平尺(约为210平方米,如果折成国内更习惯的“建筑面积”,应在270平方米左右)、2室3卫(不要以为是我弄错了,在温哥华住公寓的一定不会是大家庭,所以这里3居室以上的公寓很少)的超大海景公寓,售价428.8万加元,约合人民币2740万元。这套豪宅的价格相当于温哥华市家庭年平均收入的53倍(加拿大杂志MoneySense 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温哥华市家庭年平均收入是8.054万加元)!即使是在全加拿大房价最高的温哥华,这也已经是非常吓人的一个高倍数了,可如果拿中国一线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这个倍数买到这么大的房子,恐怕只是在远郊县城才有可能。
煤港海景豪宅图2。
在温哥华,像上面这样的超大公寓只是为少数人准备的,毕竟绝大多数住公寓的人还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下面再看一套比较“亲民”一点的公寓。这套房子的位置的温哥华Downtown的东部,紧临BC Place(温哥华冬奥会开闭幕式主场馆,下图中的圆顶建筑),可以看到“福溪”的海景(福溪是温哥华市中心南侧的狭长海湾,下图左侧的水面)。
福溪水景公寓阳台风景。
这套2009年新落成的公寓,室内面积1065平尺(99平方米,折成建筑面积约为130平方米),两室两卫,售价为64.9万加元,约合人民币415万元。
福溪水景公寓内景。
伯纳比(Burnaby,港译“本拿比”)和里士满(Richmond,港译“列治文”)两座城市的市中心,是大温哥华地区另外两个公寓密集区。伯市中心距离温哥华市中心约13公里,里市中心距温哥华市中心约15公里,两地都有轻轨快线直通温市中心,交通极为便利。此外,这两座城市也是大温地区仅次于温哥华的副都市中心,生活也很方便。有不少在温哥华工作或上学的人都选择住在这两座城市。两市公寓价格相近,在此本人选择了一套里士满市中心的公寓进行介绍(见下图)。
里士满公寓外景,图中可见该公寓紧临轻轨线。
该套公寓建于2007年,室内面积807平尺(75平方米,约合建筑面积近100平方米),两室两卫,售价45.5万加元,约合人民币290万元。
里士满公寓内景。
上面介绍的这三套公寓,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公寓,而且都是三、四年以内的新房,价格相对较高。如果选择早期建设的低层木结构公寓,价格要便宜得多。这类公寓相比高层公寓,往往拥有更大的内庭花园,居住环境也更清幽(见下图)。
里士满木结构公寓区内的花园。
这里介绍的这套里士满市中心的低层木结构公寓建于七十年代,室内面积968平尺(9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至120平方米),两居室、1.5个卫生间(不设淋浴或浴缸设备的卫生间称为“半卫”),售价23.75万加元,约合人民币152万元。
里士满木结构公寓,窗外碧草如茵。
温哥华的公寓经过一定时间后要进行必要的维护、装修甚至翻新,这些工作由政府统一安排,不过,相关的费用就要均摊给各个房主了。像这里介绍的这套旧公寓,售价虽然便宜,但免不了要发生此类的费用了。木结构旧公寓的租金也较高层公寓便宜,里士满市中心的木结构旧公寓的月租金,一居室约1000加元,二居室约1500加元。同样地点的高层公寓,一居室的月租金约在每月1500加元以上,二居室约在2000加元以上。奇怪的是,大温地区各个城市间同类型公寓的出租价格,不像出售价格那样有十分明显的地区差,比如温哥华市中心的高层公寓出租价格比里士满稍贵有限。另外再说一句,大温哥华地区有的公寓是禁止出租的。允许出租的公寓,往往也要由公寓的管理方代为出租并统一管理,这类由管理方出租的公寓,都不配家具,租户自己带家具进来,而退租的时候,要把公寓清空、清洗地毯、清洁墙壁后才可退出。
里士满木结构公寓的大堂,管理员值班室往往设在大堂一侧。
好了,关于大温哥华地区的公寓,就介绍这么多了。最后说一句,由于中加两国之间种种差异的存在(这些差异包括技术上的、市场上的,更包括政策上的,甚至是意识形态上的),很多事物、当然也包括房子和房价,都不具备绝对的可比性,所以一切比较都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注:本文中介绍的大温哥华地区温哥华市、里士满市的四套公寓价格,均为撰写本文时的在售价格。文中关于温哥华公寓租金的介绍,是基于本人对当地公寓出租市场的了解,未必十分准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