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心血打造与别不同的房子
在加拿大,你会看到很多倒模式的房屋设计,难得尚有建筑师Christine和Peter打破这个传统局面,用自己的房子做实验,设计一幢庭院置中心,极具四合院特色的独立屋,赢了奖项更赚得名声。 他们同是在多伦多大学建筑系毕业,雄心壮志于2001年,一起买了这块半空地和弃置的铁皮屋,用了六年时间一起动手脚完成这项工程,终于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家,同时亦成为他们的建筑师事务所。
没有难成的事
一般修毕建筑系的学生,都会到大的建筑师楼实习,多年之后才会考虑出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Christine和Peter却有不一样的理想。 「我有修读美术的背景加上三年的建筑师楼工作经验,而Peter也开设了木工店。我们很早便开始实践自己的专业,如住宅设计和顾客所订制的木制品。」Christine解释道。
建筑师所住的地方,自是个人代表作,然而这对夫妻幸得家人在财政上的帮助,加上本身的专长,决定由自己地方动手,踏出创业的第一步,就是兴建一幢造型独特的房子来作生招牌。Christine和Peter在建屋上各有长处,Peter专责设计和木工建造方面,Christine则着重管理上的事情,因此建筑费大大节省了,扣除设计和搭建上的费用,只需要聘请工人做基本的结构工序就可以了。
Peter描述当年也遇过工人因为这大胆设计而挑战他说「这样不是正常(normal)的做法」,Peter的回应就是「我很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们就是要用非正常(unusual)的做法」。 Christine与Peter视之为自己的第一宗生意,不过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期间还经历结婚生孩子,好不容易终于在2007年建成这个名为「Courtyard House」的家。
不死的灵感
「当我们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便花了一年时间来穿越亚洲地区。在东京和香港,看到如何在密密麻麻的环境,开辟天地;或是在中国找到了很富特色的胡同结构。我们更被那里建造的四合院得了很大启发,就如把室外的空间被规划入内,光线的导向等。回到多伦多,便一直期待可以综合这些的想法,尝试做出来。」这便是Courtyard House的前传。
现年三十九岁的Peter,深信肉眼看见的实物,比图像来得更有说服力。 有别于一般的楼宇设计,Peter也要兼顾本地的建筑条例(Building code)。 原来楼宇之间不容许有大块窗户对正隔离的建筑物,加上街道没有特别的优美景致,这便就了窗户向花园的概念,亦符合到加拿大建筑条例的要求,成为两全其美的局面。
对于刚刚毕业的建筑生来讲,Christine与Peter都会鼓励他们去旅行,不论长或短途旅程,最重要是不限于在书本和照片上的知识,而是亲身实地去考察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及其结构。 再者古旧的建筑物,远比当代建筑物更值得花心思去探讨。
奖项展览助名声
2007年,Courtyard House在加拿大木材委员会(Canadian Wood Council)从二百多名美加设计作品,脱颖而出获得木料设计荣誉奖(Wood design Award)。 期后屡获殊荣,得到更多专业的奖项如:安大略省建筑师协会(Ontario Association of Architects)所颁发的最佳表现奖(Best in Show Award)。 随广泛报道而提升了名气和生意的客户。 「我们还在家里主办和策划一年一度的艺术展,展示了多伦多本地的艺术家和工匠。」Peter补充。
「我们参加了2008和2009年的Doors Open活动,制造机会跟社会不同层面的人交流。还记得Door Open的那一天,旅游巴士停在门口,接有近二、三十人进来参观,场面很混乱,有人更打开冰箱说食物都是真的。」Christine一脸无奈却又觉得一切都是难忘的回忆。
创业总结
经营优势
规模较小的工作室,使Christine和Peter在设计和制造时,更放重细节上。 因为他们有工场和建造的经验,能够确保这些细节在执行时,按照他们期望的那样。
经营关键
每个人都各按其分:Peter是首席设计师。 他有丰富的建造和制作橱柜的经验;Christine是处理区域划分、沟通和项目管理。员工Joe是负责建筑上的技术与及其持续性。
经营满意度
小的工作室,每个人都会对项目有熟悉了解,同时每个人都愿意作出不同方面的贡献。 大家互相有灵活的沟通和透明度高的流程。 然而运作模式像个工作室,而非一般办公室的形式。
创业的欣慰
小企业的建筑师楼其实是很难在行头上占一席位。 对于Christine和Peter来说,Courtyard House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个家的创新设计和工艺得到了国际、国家和地方的承认。 该奖项和刊物使他们能够进入主流市场,给予立足点。 以往主要集中于住宅,现在已扩展至零售、商业空间,目前的项目有摄影工作室和多用途的住宅。
未来目标
Christine和Peter希望设计更多不同类型的住宅,不需要很大,但要精致。 而且还有兴趣负责在巷道的物业,这是大多数人会觉得很挑战的项目。 另一方面也想设计一系列的家具和预制桑拿设备。 往后,期望会扩大办公室,但仍然会保持四至六人,因为项目会较容易控制得到。
经营小档案
Courtyard House建筑成本:六年三十五万元(construction cost)
起步投资金额:三万五千元(包括Workshop租金、工具及电脑设备)
雇用人数: 一名全职和一名兼职
每年增长率:Courtyard House未建成时每年20%增长,建成后有双倍增长
市场营销费及网站费用:六千元起步,每年两千元维修及更新,一百元网站托管费
成本回收期:在Courtyard House建成后的二年(包括税项、起步投资金额及人工)
文:蔡可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设计:陈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