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部长康尼发誓,将清除来加拿大旅游生子的可能性,即所谓护照婴儿(passport babies)。 加拿大不仅要赶走那些获刑6个月以上的新移民罪犯,同时也瞄准了那些来加拿大生子的中国双非孕妇。 根据温哥华本地收听率最高的英文电台CKNW在6月20日报道,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康尼说:“联邦政府正准备修改本国出生自动获得国籍的法律,我们将终止非居民在加拿大出生子女自动获得国籍的权利。(We are actually looking at changes to the citizenship act to end this right of automatically inheriting Canadian citizenship if you are born on Canadian soil. We have a lot of visitors who don't even have permanent status in Canada show up with the sole purpose of giving birth on Canadian soil to Canadian kids who then get citizenship.)” 康尼说这些旅游生子的父母,利用完他们没有付账的加拿大社会福利,然后离开,数十年后这些孩子还可以担保父母进行家庭团聚申请。移民部谴责这种特意来加拿大分娩的行为,是对加拿大法律体制的玩弄:“让加拿大纳税人付账单,这不公平。” 康尼说: “我们不希望人们有通过公民权获得一本方便护照的想法,这样使得加拿大成为一个被剥削的国家。” Kenney says the mother or parents use social services they aren't paying for and then usually leave the country and the baby is then leveraged to sponsor the parents back into Canada. 移民部长:加拿大将清除护照婴儿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康尼表示:“在当今时代,旅行已经变得如此快速,便捷和廉价。人们只需花费几周的时间,飞来加拿大,生一个孩子,然后飞走。通过这种手段,轻易为这个家庭建立了一个成为加拿大移民的基础“。 康尼说,尽管不知道这种旅游生子的现象有多严重,但这种行为降低了加拿大国籍的价值。 康尼接着说,这种让在本国出生的非居民子女自动获得国籍的法律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outdated),目前只有加拿大和美国还基于出生地自动获得国籍。 康尼还指出,旅游生子的热点包括:中国孕妇在温哥华,说法语的非裔及中东人生在蒙特利尔。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移民部长康尼信誓旦旦,但评论人士仍然对其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完成这项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任务持怀疑态度。 尽管康尼在移民政策上生杀予夺,八面威风,但那毕竟只是对外国人,和主流加拿大人关系不大。 清除护照婴儿,乍看起来只是一个微小问题的修正,对于手握国会多数席位的保守党政府,修法自然不在话下。 戏剧性的,影响全加拿大人的后果 然而小修正可能会导致大问题,甚至会产生戏剧性的,影响全加拿大人的后果:这是因为加拿大人的出生纸由省级政府颁发,而省级政府并不询问婴儿父母的移民身份而直接颁发。 修法后,加拿大出生纸将不能再作为加拿大公民的身份凭证。这样产生的直接后果,每一个护照申请演变成对父母加拿大移民或者公民身份的调查,每一个加拿大出生的公民都需要证明他/她们父母的身份。 更要命的是,加拿大数代人,一直将出生纸等同于护照一样的公民身份铁证。无数加拿大人甚至没有护照,只有出生纸。如果出生纸不能再作为加拿大公民的身份凭证,加拿大人怎么知道是否应该给其颁发护照和公民证件?而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要求每个护照申请者提供他/她们的家庭情况,以及出生时父母的移民身份状态的证明材料。 移民部长康尼承认,修法后将有巨大的管理挑战。不过他也说,既然其它国家能够做到,加拿大也能够找出管理的办法。 康尼说:“如果修改了法律,联邦政府和各省级政府必须通力合作,追查父母的移民身份。当然,这不会很容易”。 新民主党(NDP)国会议员戴伟思(Don Davies)也表示,移民部应提出具体数据证明「双非婴儿」问题的严重性,否则贸然修法是不负责任的,可能让某些在本地出生的婴儿沦为无国籍人士。 而加拿大签署的国际条约中就包括一条:加拿大不可以使本地出生婴儿沦为无国籍人士,而这在哪些基于血缘关系的国籍系统中有可能发生。 大陆孕妇来加拿大产子有增加迹象 图:现在大陆孕妇去香港生子越来越难,她们转而投向北美。 过去几年,大陆孕妇赴香港生子人数猛增,给香港有限的医疗资源带来压力,导致民间反对呼声增加,要求限制内地孕妇来港生子。一些中国富贵孕妇,正逐渐以个人旅游签证或留学签证入境加拿大生子,“双非婴儿潮”现象日渐增多。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部长表示,需检讨非居民父母生下子女自动取得加国国籍问题,以防止“双非婴儿”。 港府统计资料显示,去年出生的88000名婴儿有一半是大陆孕妇生。近期香港政府对大陆孕妇赴港生子有所限制。数据显示,香港特区政府将今年非本地孕妇来港产子的名额定为3.44万个,比去年减少2成多,大陆中介公司又加价,部份产妇因此弃香港转为赴美国、加拿大生产。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日前在温哥华的一个新闻会上,回答记者有关中国孕妇来加生子,从而获得加籍身份的问题时表示,移民部目前尚不清楚外籍孕妇以旅游或探亲签证抵加生子在加拿大的普遍性,但这不是一个新现象,移民部已意识到这种情况发生了一段时间。 他说:“事实上,满地可医院主管已经提出,有游客生下婴儿,取得加拿大国籍即离去,并留下可观的医疗费却无从追讨。” 康尼表示,关于修改《公民法》的方向,将包括限制父母至少其中一方必须是永久居民身份或公民,在加拿大产下的子女才能取得加拿大国籍。他说: “我们不希望人们有通过公民权获得一本方便护照的想法,这样使得加拿大成为一个被剥削的国家。” 和其他有“婴儿落地即自动入籍”政策的国家一样,加拿大无疑吸引中国孕妇来此生子。孩子从小便是加拿大人,可以避开国内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升学、就业压力;加拿大福利好,医疗费用全免,教育开销低,孩子从生下来到18岁都有牛奶金;这些福利无疑是许多外籍准妈妈愿意在加拿大生产的原因之一。 民间服务一条龙 记者从中国上海一家专门从事海外生子服务的中介机构了解到,现在大陆孕妇去香港生子越来越难,她们转而投向北美,尤其是到美国的比较多,来加拿大的相对较少,可能是加拿大签证相对难于美国。他们为客户量身定做一套签证方案,并提供签证、月子中心信息等一条龙服务,该机构网上的资料很吸引人,甚至有多伦多月子中心的资料,不过上面没有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 近几年多伦多兴起月子中心的行业,对于一些无人照顾的产妇提供了方便。月子中心通常利用私人产业,有的是独立屋,有的共管公寓。独立屋的月子中心价格较贵,条件相对较好,可以为孕妇上医院提供车子接送,不过要另外付费。 从多伦多西部一家月子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生意很好,价格也不菲。待产期包吃住每月2000元,好的房间2800元(带独立卫生间、面积较大);产后期包括房租、月子餐需要每月4000元,(条件好的房间另加800元)。共管公寓相对较便宜,一房一厅或两房一厅,房租1000元或多一点,保姆费1000元。月子中心不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但是帮忙介绍请保姆、护士及看医生。 这些月子中心都没有正规注册,保险只能靠自己。他们认为一般不会出问题,在医院分娩由医院负责,孕妇可以花1000元买个一年的医疗保险。该月子中心称一直生意好,床位紧俏,今年的床位已经排到7月份了,要住进来还得提前预订。 大多伦多地区一月子中心工作人员说:“以前的对象基本都是本地华人移民,现在主要是台湾人和本地移民,因为台湾是免签国,台湾人持旅游签证就可来加拿大。只有个别人是大陆来的,但本人也不愿意透露太多私人情况。不过打电话来谘询的人不少,想了解大陆孕妇来加生产坐月子的相关信息,感觉这个趋势在增加。” 捍卫国籍尊严 政府拟修法制止“双非婴儿潮” 加拿大新实施的“超级签证”要求申请人先购买10万元保额的医疗保险,原因之一是避免加拿大纳税人为外国人的医疗服务付款。外国孕妇在加拿大分娩,显然有用本地纳税人金钱的风险。 联邦移民部长办公室发言人马科姆(Candice Malcolm)谴责这种特意来加拿大分娩的行为是对加拿大法律体制的玩弄,她说:“让加拿大纳税人付账单,这不公平。” 她称,政府已经留意到,一些不诚实的移民顾问在鼓励怀孕妇女非法入境加拿大产子,从而可以获得可观的加拿大福利。 马科姆(Candice Malcolm)对记者表示,政府维护加拿大国籍尊严的决心没变。她说:“加拿大国籍极其珍贵,我们的政府一直在努力维持这个系统的声誉。” 对于外国人为了孩子能获得加拿大国籍而在加拿大境内生孩子的做法。马科姆说:“我们明年将提出对现行《公民法》的修改建议,希望能进一步增加加拿大国籍的价值。” 康尼表示,《公民法》修改细节完成后,计划在明年通过国会审查,再付诸实施。 所有在加拿大出生的婴儿自动成为加拿大公民,之后他们可以担保父母进行家庭团聚申请。目前只有加拿大和美国还让在该国出生的非居民子女自动获得国籍,多年前曾采取相同做法的英国及澳洲,早已不再这样。
加拿大资深移民律师柯兰(Richard Kurland)则对记者表示,外国人在加拿大生孩子是完全合法的,所生的孩子会得到加拿大的出生证,成为“天生的加拿大人”。这些孩子就算不在加拿大成长,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加拿大身份。 柯兰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孩子之后要回中国居住的话,因为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父母需要弄清楚这些加拿大籍孩子在中国居住的条件,比如能够持续居住多长时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