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在国内被译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英文中简称PTSD。国内译文不是很标准,可能译为“创伤后由心理压力引发的障碍症”更为准确一些。
PTSD这种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当事人经过创伤经历后,如亲人死亡,出过严重车祸或交通大难,有过九死一生的经历,从小受过精神、身体、物质或性虐待,受人强奸,受过较严重的折磨,在犯罪中受害,经历过战争或大自然严重灾害,被迫经历过或目睹过悲惨的事情等等,当事人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情绪、行为上的障碍。
首先要指出的是,创伤性经历所产生的心理、情绪、行为障碍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有同样创伤性经历的人都会产生障碍。
这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人来说,由于大脑在将信息(即事件本身)编码(encoding,即我们能认识把握的程度)进入我们的认知系统(cognition,即对事件意义的认识)时,我们不同的人对事件的解释是不一样的,那么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人来说就可以被解释成为有不同的意义。只有将事件解释、翻译成全负面时,PTSD这种创伤后产生的心理障碍才会产生。
举个例子,有的人出了车祸后庆幸自己大难不死,感谢上帝上苍保护;而另外的人则可能视其为终身难忘的恐怖经历,有的甚至从此以后不敢再开车。后者产生的,就属于有创伤后心理压力产生的障碍症。
一般来讲,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在惊讶、不敢相信之后,产生的是强烈的愤怒感或恐惧感,随后产生的是罪过感,羞愧感,伤心和感到自身的渺小和脆弱。
这种心态下产生的往往是麻木、自责、思想情绪乱成一团、搞不清楚自己该说什么和该做什么。有突如其来的念头、精力也不能集中到应该做的事情上去。有的产生回闪(即flashback),老是回忆起并在大脑中重演那伤心的或恐怖的经历。
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若干年内会数百遍、上千遍、上万遍地去回想那创伤性经历的细节,这不仅仅可能把人的情绪搞得很低落,而且往往还会引发忧郁症,焦虑症,恐惧反应(panic attack),以及情绪的沮丧或暴躁。
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心理上有着一种高度敏感的警报系统(hypersensitive alarm system),如旁人认为是十分安全的场合,一个受过强奸的人可能就不敢一个人去。这类人也有高度的躲避系统(avoidance system),如从小经历过父或母亲死亡的人或亲自参加过葬礼的人,可能特别怕墓地,他宁可绕道数公里而不愿意打墓地旁边经过。
做恶梦也是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常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恶梦可以以同一主题重复出现,并且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比如我自己年少时有过一些创伤性经历,几十年过去了,到如今一旦日常生活中有较大压力,我会重复做一个同样主题的梦:我又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穿着褴褛衣衫,穷困交加,无限惊吓,我又回到了那遥远的过去。
虽然在现实中,我已经在西方工作数年,拥有西方工薪阶层拥有的东西,而光说读大学,我就在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前后读过十五年全日制,三年部分时间,共读过十八年大学,并在东西方大学里搞过一些年教学和研究。
这梦在旁人看来,可能是十分荒唐的现象,但对于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来说,它折射反映出来的内容,却有一定的真实性:即让我又回到贫穷、惊吓、以及一连串生活打击所带来的失望之中。
我在英国时,同一位西方心理学家探讨过这一问题。他告诉我,因为我过去年少时的创伤性经历,某些心理障碍,如做恶梦,会伴随我终生。
前两年单位的一次临床个案探讨会,主题是创伤后因压力产生的心理障碍。我讲到自己的经历和恶梦,老外同事们认为要根除是不现实的,他们建议我用自相矛盾治疗法(paradoxical therapy)来进行自我暗示治疗,即如果我觉得生活中压力太大时,睡觉之前就告诉自己:今晚的任务是做前面提到过的恶梦。如果我记得提醒自己,这恶梦一般来讲是不会出现的。顺便提一句,自相矛盾治疗法,在治疗某些因心理障碍产生的问题,如成人尿床、成人性功能障碍等特别有效。
麻木和缺乏情感,可能是一些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产生的另一类心理障碍。如儿童、青少年期受过暴力虐待或性虐待的人,成人之后在情感或情感的灵敏度上,可能有所缺失。人们,尤其是配偶,可能不理解对方心底中为什么那么缺乏真正的情感。当然,另一方面,暴力可能另外造就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而性虐待也可能激发儿童、青少年过早地对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可能做出错误的行为来。
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人,许多都伴随有焦虑症。一点小事就会焦心得不得了,一点困难就被放大认为是大难临头。因为有焦虑症在作怪,这种人成天生活在担心中,当然也就不能真正地去享受生活、认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这种人如果不感受到焦虑担心,反而觉得这日子过得不正常。当然,这种心态行为往往耗掉自己的不少时间和精力,也让身边的人的耐心忍耐被推到极限。而这种焦虑症本身,往往是思维方式被扭曲到一个极为狭隘的角度来看问题,即心理学上称为的“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也译为“坑道视界”)。这种人往往很难转换角度来看同一问题。
肌肉紧张是有过创伤经历的人可能产生的另外一种由心理障碍导致的生理障碍。这种人的肌肉老是绷得紧紧的,连睡觉可能都放松不下来。按摩可能有一些疗效,但不能治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要除掉解决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 如果能解决除掉心理上的焦虑、紧张、过度反应、惊吓反应、沮丧、恐惧和暴躁反应,如果能把最担心的那块心病给拿掉,人在心理上就会放松下来,肌肉也会放松下来。有严重肌肉紧张的人,这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好像剥竹笋一般的感觉,觉得肌肉像一片片一层层地放松开来,并伴有轻微疼痛。这其实是因为平时长期肌肉紧张收缩,一部分毛细血管阻塞不畅通,当肌肉开始放松时,血液又开始流入这些部分所致。
忧郁症也可能是创伤后心理压力障碍症的一种结果。如成天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哭泣绝望、觉得人生荒唐无望、悲观失望,严重的可能产生自杀倾向。
多伦多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好几起新移民自杀事件。我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新移民对加拿大的原来的希望有悖而产生。他们来之前,以为加拿大是淘金之地,所谓的世界上最佳居住国之一,但来加拿大以后,移民迎面扑来的现实是找工难,想找专业工作又面临英语水平和专业训练不达西方的要求等限制。不要说想来淘金和享受,许多人很快发现连应付日常生活的开支都很难。这样的现实会在一部分人心中造成心理创伤。
创伤后心理压力障碍症还可能会引起许多别的问题。如疲劳、失眠、睡眠时眼球快速移动,心情高度紧张,惊吓反应多,心跳容易加快,老出虚汗,呼吸频率不正常,难以相信他人,脾气易暴躁,酗酒吸毒赌博上瘾,行为过失以及下意识地去破坏自己本来很想要的东西或人际关系。
创伤后心理压力障碍症,对于患者来讲,是一场严重的挑战;对于做各种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讲,也是需要面对的严肃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有着同样经历的人,有的经历过苦难后变得更坚强,人格上更成熟,处理问题的手法更灵活,而另一些人却受到深深的心理创伤(traumatized),患上创伤后心理压力障碍症。因为当事人看问题切入的角度不同,随之产生的感受也不同,人的整个心态的调节和应变能力也会不同。对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笔者个人看法是:争取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是关键。
创伤后心理压力障碍症是专业人员们越来越重视的一种心理问题,今特撰文探讨。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也欢迎有不同意见者参与讨论。
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问题的解答:
问:那些专业人士可以做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答:在加拿大,要做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一定要有政府认可的合法注册执照,否则为非法。
一般来讲,合法可以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包括:临床心理学家 (Clinical Psychologist);注册婚姻家庭心理治疗师 (Registered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注册社工 (Registered Social Worker)。 精神病学家 (Psychiatrist) 主要是进行精神病有关治疗,如用医药,也可能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一般来讲,正规的心理治疗机构,承认这几种注册执照。另外,去做心理辅导以前,最好应该问讯清楚辅导者是否有合法注册执照,因为政府有法定的相关条文管理此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