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1月11日讯】推特(Twitter Inc.)首次公开募股(IPO)引发市场浓厚兴趣,这也再次将企业可用于粉饰业绩的会计方法推到聚光灯下。据了解,若是按照传统会计准则计算,推特今年前九个月处于亏损状态,但如果按照该公司使用的另一套会计方法核算,其当期则可以实现盈利。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按传统会计准则计算,推特今年前九个月亏损超过1.3亿美元;但如果剔除若干成本,该公司前九个月则可实现利润约3,100万美元。
那么,究竟是亏还是赚呢?推特上市首日股价飙升73%的事实证明,投资者愿意暂时忽略推特业绩是否亏损的表现。而另一方面,推特并未就其使用非标准会计指标做出任何声明。
但是,专家表示,投资者忽略真实利润状况可能会为投资带来风险。批评人士指出,一些公司所剔除的成本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如果一家企业最终无法交出真实的利润答卷,那么一旦问题暴露,投资者就可能大跌眼镜,并导致股价急转直下。
事实上,监管机构允许企业在公布使用标准会计规则计算的业绩,并披露适当的信息的同时,也使用非标准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准确来说,推特并未违反任何规则。
至此,推特成为众多科技公司中又一家成功引导投资者关注对其有利的业绩指标的公司。据悉,上世纪90年代科技股鼎盛时期,许多科技公司就是使用剔除所有支出种类的非标准会计核算指标来衡量业绩。而该做法被批评人士称为“剔除所有不利因素后的收益”。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此后几年陆续爆出会计丑闻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简称SEC)曾采取行动,要求企业披露有关非标准核算指标的更多信息。但科技公司对于非标准会计指标的使用并未就此终结。时至今日,科技公司在首选的业绩核算方法中剔除大量员工股票薪酬的做法还是非常普遍的,更有一些公司还会将重组或收购支出等其他成本剔除。
一些企业甚至还对用户基数增幅等非财务指标给与盛赞。SEC对此也保持关注。
SEC 主席怀特(Mary Jo White)上周三在一次讲话中称,SEC担心的问题是一些非标准业绩指标的大量使用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她坦言,对投资者而言,很难不去想像这些庞大的数字必将转化成企业的巨额利润,但实际上这其中并没有必然联系。
对推特而言,其在网上发布的IPO巡回推介会视频中,该公司高管在谈论其盈利能力时引用了该公司优先使用的非标准业绩指标,而没有使用基于公认会计准则核算的业绩指标。而仅仅是在IPO巡回推介会最后几分钟展示的一系列幻灯片中短暂地披露了其基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计算的亏损情况。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称,非标准业绩指标帮助投资者从管理者的视角了解公司营业业绩。
据了解,推特的利润数据中未包括7,920万美元的员工股票薪酬,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此类支出是一笔规模巨大的一次性支出。
(编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