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英国大学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但表现却算不上优异。
英国《卫报》14日援引最新调查数据称,在英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本科毕业时获得高等级学位的比率相对较低。
学术表现并不突出
虽然进入英国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学术表现并不突出。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最新数据,英国大学中,大约68%的学生本科毕业时获得了一等级或者二等一级的学位,非欧盟国家学生获得一等或二等一级学位的比例为52%,但在中国留学生中,该比率只有42%。
在英国大学本科教育中,英国的学士学位分为三等四级——一等,二等一级,二等二级以及三等。一等成绩通常是大学颁发学位的最高成绩,二等一级成绩仅次于一等成绩是第二高成绩,一般而言,申请好的大学的研究生或者进入英国当地的顶级企业,都需要二等一级以上的成绩。
对于只有42%的中国留学生取得一等级或者二等一级的学位,英国《卫报》称,这似乎与人们通常所知道的勤奋、表现优异的中国学生形象不符。
“都是这样的说法——几乎像宣传——总是说中国学生多么棒,所以当他们来到英国时,你会期待他们表现出色。”英国巴斯斯巴大学的高级讲师王志奇(音译)如此表示。
没适应英大学学习方法
为何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难获高等级学位?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王志奇和另一名学者决定比较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英国本国本科生每一学年的表现。
他们选定了2008年入学的审计和金融专业的100位大一英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并且对他们的平均成绩和最终等级学位进行比较。
根据调查研究,王志奇和其研究伙伴认为,中国学生在英国大学表现不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学生没有适应英国大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校表现受到了影响,尤其当后来的学年学习任务量增重、难度加大后,就更难获得好成绩了;其次,虽然中国和英国教育[微博]体系差别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中国,教育主要聚焦于学习和取得资格证书等,许多年轻人是在家庭与就业压力下选择继续深造,而非自己本愿。
根据爱丁堡大学教育与社会阶层教授克里斯汀娜的研究,出现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或许还在于中国本科生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