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想跟热恋的男友到英国工作,当妈妈的她面有难色委婉地说:「妳爸爸好不容易退休要过来住了,你们都离家,他来这里有什么意义?」女儿很直接地回答:「那就不要来啊!我跟爸爸不熟,也没办法陪他。」
这就是送妻子儿女出来的最后结果,父子父女不熟,连夫妻之间都隔着一道墙。当初做下移民决定时,她就考虑过这样的后果。只是,她自以为可以想办法克服。
刚来那一年,小女儿才小学四年级,每天都在电话中说她想爸爸,老公在电话另一头心疼得不得了,一年飞了四趟,每次都像圣诞老人一样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来。头一年,夫妻间小别胜新婚,亲子间也水乳交融。
女儿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爸爸不熟呢?好像是进入中学之后,他们家买了一间大房子,每个月要付一大笔贷款费用,老公更拚命赚钱,一年只来一次,每次只停留二週左右。对了,从搬进大房子以后,两个女儿不再挤住在一个房间裡,她们各自有大卧房,就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裡,当爸爸的每次来都忙着适应时差,最多只能跟她们吃几次饭,聊几句话,然后,女儿们就长大了。
现在,大女儿偶尔会「例行公事」地在电话中跟老爸简单说几句话,真的非常简单,而且冷冷的,带着一点不耐烦。小女儿则几乎不跟爸爸讲话,理由是「不知道要说什么?」连爸爸要过来住,她们都没有正面反应。
如果重新做决定,她不会移民,或者,会要求老公一起来。这十几年的光阴对一个家庭太重要了,父母子女之间真正能在一起,就这么十几年。为了移民,老公孤零零一个人在海的另一头工作,她母兼父职,辛辛苦苦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带孩子。而孩子们,就像单亲家庭长大的一样,缺少与父亲之间的亲密连繫。
这一切值得吗?她不确定。愈来愈不确定。
如果当初没有移民,至少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她也可以照顾到年老的长辈,婆婆生病时她也不会那么焦虑地飞来飞去,身心俱疲还有深深的内咎。
孩子们会在东方的亲族间成长,如果有出息,还是可以出国读名校。像现在,简直是个西方人,六亲不认,很难沟通。
听小女儿说出「我跟爸爸不熟」这句话,她难过得一个晚上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