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边有外国朋友,他们肯定会对你大肆赞扬国内物价的便宜(世界名牌除外),瞧!外贸小店里的T恤10元,还可以讨价还价;城隍庙里面批发的珍珠坠子20元,还送一个包装非常精美的盒子;还有支数很高的男女式袜子,3元起卖!简直是购物天堂。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听了只会点头说:“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一个月拿1500欧元的薪水,而需要花5欧元买双厚袜子的生活。而正是国内和国外货品差价的悬殊,才让一些留学生在“海龟”和“海带”间,萌发了留在留学当地,上网当“货郎”的念头!
义乌小家电运到英国
点金人:
留学英国的简和荣,把英国物价和中国一比,恨不能叫父母寄只母鸡,这样就不用买鸡蛋了。本来只为改善生活的他们,一步步地,居然就赚了钱。
第一步:省钱,寄来种子自种菜
简和男友荣是在2000年自费到英国留学的,一开始两人就在伦敦借了房子住下来。可是过了不久,简和男友就感觉生活的艰难:昂贵的房租已经占了生活费的50%,一日三餐实在太贵,就算自己动手,国内菜场里几毛钱的青菜身价竟然也涨了800多倍。以前在国内,买衣服和鞋非名牌不看的简,竟然写信给家里让寄些菜种子来,这样可以在房子外面的花园里种些自己吃的蔬菜,如果可以让家寄老母鸡的话,简就能大大节省买鸡蛋的费用了。
毕竟,在国内赚钱的父母难以供应英国昂贵的开支,几个月后,简和荣从伦敦搬到离伦敦有些距离的小城coventry。随后,荣还在伦敦的麦当劳餐厅兼了一份餐厅收银的职务,两人的经济情况渐渐开始好转。
第二步:回国,买齐电器必需品
2002年的时候,两人趁圣诞假期回上海。在父母的陪伴下,两人到浙江义乌和桐庐玩了一遭,最后到了小商品市场,两人差点乐傻。看,那个包装不错的烘干机,人民币35元,还有讲价的余地;那个烤面包机,人民币40元,还有折扣;那个取暖器,简一直舍不得买的,这里才卖100多元。最让简和荣吃惊的是,在这些地方的小摊位上,竟然有各国的国旗出售,这些国旗都是当地居民过圣诞节时挂在自家车上的,可以说是每家必备的圣诞用品,在英国的正规商店里的售价是12英镑左右,就算是自由市场也要卖1~2英镑,而在那里才是5角钱,摊位的老板告诉简和荣:这是外销多余下来的产品,随便卖卖的。简和荣看晕了!赶紧选了一些在天气寒冷潮湿的coventry里用得上的小家电带回去。
第三步:采购,房东眼都看直了
没有做生意头脑的简和荣大包小包地把烤面包机、烘干机等等背到coventry的时候,只是想自己用。没想到,房东对他们的小家电异常感兴趣,左问右问,为难之际,他们干脆订了一份清单,把凡是在coventry用得着的小家电让家里集中到义乌采购一次。几个月后,一个大木箱带着大大小小十几种小家电堆在了简和荣的房间里,核算了运费后,简和荣把每样小东西都标上了价格:烘干机20英镑,热水壶15英镑、面包机22英镑。先让房东来挑,这下把房东的眼睛都看直了。剩下的东西,两人一合计,在网上出售,就这样,1000多英镑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