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铺天盖地出现这样一个名字——陈广颐和她的黑白图文集《无处可逃》。
陈广颐到底何许人也,值得大家如此关注?她1984年生于北京,2005年赴英国创新艺术大学学习平面设计,2008年7月,陈广颐带着她3年留学生活写照的作品《无处可逃》回国。
作品中所展示的她的困惑、迷茫、憧憬……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80后留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此,笔者特意采访了陈广颐,听她讲述3年留英生活的心路历程。
原来不是天堂
陈广颐的书柜里,放着很多童话书。从小就受到童话故事熏陶的她,一直以为国外就像故事里的城堡一样,美好而浪漫。高中毕业后,像所有80后的学生一样,怀着不安分的心,总想背着包,去世界的边边角角走走,加上儿时根深蒂固的童话美梦,2005年陈广颐义无反顾地奔赴英国求学。
可现实中的英国原来并不是天堂,远不是童话故事里那般美好浪漫。初到英国的一个小镇肯特郡,寄宿在学校安排的一个英国老妇人家就让她尝尽了苦头。
学校规定寄宿家庭每天要给留学生供应一顿早餐,房东老太太每天只给陈广颐两片面包和一杯果汁,有时面包还是过期的。两片面包实在难以充饥,按学校规定早餐还应包括鸡蛋和麦片,陈广颐向房东要第三片面包,房东毅然拒绝,还十分苛刻地不准陈广颐用冰箱。
后来陈广颐实在无法忍受,便到学校投诉,房东太太更变本加厉。遭遇抠门房东的不止她一人,她的同学也有类似经历,有个房东把新鲜的食物都偷偷藏起来,而给留学生供应过期的食物。
陈广颐告诉笔者,一些英国人骨子里傲慢自负,那种深层次的优越感让他们对于发生在世界另一边的事情完全漠然,他们眼中的中国仿佛还停留在过去,同时他们认为中国留学生来到他们的国家就会抢走他们的机会。
在国外总是缺乏安全感的陈广颐,正如她笔下的小伊坨一样,总是穿着宽宽大大的衣服,戴着帽子。她解释说,这样会很温暖,而且这样的形象不会引人注目,有种在自己的堡垒里的感觉。
一个人在面对
留学生活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其中的拼搏和苦涩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知晓。很多80后的留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的怀抱,在异国他乡,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面对。
陈广颐也是如此。在国内的时候什么都由父母安排好,可是到了国外小到洗衣做饭的琐碎之事都得自己操办,原本是追寻浪漫而来,没想到却先操持起了“油盐柴米”。
学校的课不多,闲暇时陈广颐会到附近的中餐馆打工——为了体验生活也为了贴补“家用”。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第一次打工被老板骂;克服性格内向的一面去尽力结交朋友……即便开始时会觉得委屈,慢慢习惯下来,每一小步都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