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和Kate一起去锻炼,在开车去体育馆的路上常常聊天。在缴出申请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常常讨论谁会录取。哈佛吗?我告诉Kate,要做好不被哈佛录取的心里准备。
Kate说:“爸爸,我生活到现在,从来没有失败过,从来没有被拒绝过,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
我告诉她:你必须学会接受失败。失败才能让人成熟。中国有句话讲“人生三大悲剧,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其实还有一悲:少年得志。一个人年轻时太顺利,可能会让人活得不知天高地厚,没有智慧,没有坚强。我希望你去哈佛的一个目的就是让你知道天外有天,学会承受失败。
如果被哈佛拒绝,你应该毫无愧色。因为能够申请哈佛的都不是平常之辈。你是你的高中成绩最好的,既然你的高中就你一人敢申请哈佛,同样,申请哈佛的恐怕都是各高中的最好,两万申请人中要挑出一千多人,那是好上挑好。被他们打败,你是虽败犹荣。
Kate的高中两年前有个学生去了哈佛,她妈妈是哈佛毕业的。哈佛学院(本科叫Harvard College)喜欢录取校友的孩子,还要预留约10%的名额给外国学生,在美国东部地区录取最多,整个西部11个州只录取16%,大约两百多人。斯坦福更是喜欢录取校友的亲戚,是真正的地方化,一半的本科新生来自加州。
我家与哈佛毫无联系,普通的工薪阶层。但是,我相信哈佛追求卓越,求贤若渴,如果Kate真的优秀,不录取她是哈佛的损失。
此时,我读到一条报导,说杜克大学为了募款,每年降低条件录取一定数量的富家子弟。有个女生SAT才1150分,没有其他杰出表现,也被录取了,因为她爸爸是卖咖啡壶发了财,她妈妈许诺替杜克募款(真还募了两亿)。
不光是杜克,许多顶尖的大学都这么干。所以,除了公校华大外,我真的不知道哪一所学校会录取一个小镇小康之家的小Kate。
2002年12月13日的下午,我正在五号州际公路上开车,车多我被堵在路上,手机响了,是Kate。她说:“猜猜?”我说:“什么?”“我被哈佛录取了!” 她说。
你知道我会有多高兴。事业和家庭是我生命的乐趣,能看到孩子取得成就真的令人高兴。多少天的辛劳有了回报,Kate多少年的努力学习有了报答。
纸包不住火,到了此刻,消息就流传开了。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华人邻居们比较吃惊。因为Kate和我们保持低调,许多人不知道她平时学业表现。例如,华裔瑟瑞娜有一天跟她妈妈讲:“我们班上来了个新生,很聪明,就像Kate一样。”她妈妈说:“Kate聪明吗?”是的,Kate看起来实在太平常了。
此刻,Kate反而平静了,她说:“如果所有的学校都不要我的话,至少有个垫底的。”她没有决定是否接受哈佛的录取,她可以在2003年5月1日前通知哈佛是否去。还有四个半月的时间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