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各行各业都经历了更多的荣耀与蹉跎。留学预科行业在机构数量、招生规模、海外合作院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众多留学产品的热点;但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欠缺与遗憾。
对于预科行业的现状,谨提出以下看法,供参考。
第一,发展迅速,初具规模。国内留学预科虽然已有十年以上历史,迅速发展则是近两、三年的事情。有相当一批高校,尤其是比较知名的高校,北京地区就不下二十所,都设立了预科中心或开设了预科课程,由高校的预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此外,不少地区还成立了专业的预科学院。如留金预科学院、深圳国际预科学院等等。据某机构的调研报告以及我院市场调查,2008年,国内预科项目举办机构数量至少有200家,比2006年前增加了一倍左右,招生人数在2万至3万人之间。北京中加工商学院留学预科项目近三年的招生人数每年都有40% 以上的增长。预科市场发展的另一个标志就是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也纷纷开设预科项目,且发展迅速,如澳际语言培训学校等。
第二,形成“学院派”与“中介派”。留学预科近几年逐渐呈现出两大派系 —— 学院派与中介派。学院派包括举办留学预科项目的高校,如大学预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中加工商学院开展留学预科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可谓学院派的典型代表。留学中介服务公司近年来纷纷涉足预科教育,形成预科机构的“中介派”。中介派机构数量不多,但发展迅速,代表机构为澳际教育咨询公司。中加学院与澳际在2008年搜狐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十大国际预科机构”评选中分获前两名。两大派系各具特色与优势:留学预科属于教育培训,因此学院派在课程、教学、师资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具备优势;中介机构则以海外院校选择、申请渠道灵活以及留学服务方面占优。
第三,预科项目及课程种类繁多。目前,主流的预科项目和课程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类,IFP(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Program)课程:例如,中加学院开展的预科属于IFP课程,主要课程内容从海外大学引进,辅以自主研发。IFP的一个特点是课程设置紧凑、合理,比较适合英语基础一般的国内学生;另一优势是承认IFP课程的海外高校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国际名校。第二类,GAC(Global Assessment Certificate)课程。GAC课程来自澳洲,与国内高校合作开设了数十个国际预科中心。GAC课程科目较多,适合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但目前国外大学对GAC课程的认可尚未规范。第三类,语言培训课程(ESL)。目前国内多数预科项目为纯语言培训课程,主要是“雅思”和“托福”备考。第四类,学分置换课程(course articulation)。国内高校计划内学生读“双学位”项目,与国外一、二流高校置换学分课程较多;但计划外项目大多只能与国外较低水平的高校置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