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008年回国工作的留学生总人数,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归总人数的六分之一
“11月份失业率飙升至6.7%”,12月5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大标题触目惊心。文章报道说,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仅11月份,美国就有53.3万人丢掉“饭碗”。
失业带来的危机感涤荡美国的大街小巷,而相对于忧心忡忡的美国人,身处美国的华人华侨以及中国留学生则多了一种选择:回国。
回国诱惑越来越大
马瑞2006年初来到美国,就读于纽约大学信息系统专业,并在今年5月取得硕士学位。然而来美的短短两年半时间里,他经历了从实习、求职选拔,到被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录用,后因东家被并购而易主,最终被裁员失业的职场全过程,可谓跌宕起伏。
马瑞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去年我开始在纽约摩根斯坦利实习, 实习结束后,同时获得了摩根斯坦利和贝尔斯通的工作职位,我最终选择了贝尔斯通。”然而,一个意料不到的消息传来,贝尔斯通被摩根大通并购,自己刚刚求得的职位岌岌可危,在自己的多方打听下,得知职位可以转入新东家摩根大通时,心里的石头才放下来。
然后,随着美国经济的一路恶化,今年7月,马瑞得到摩根大通一个冷漠的决定:无法安排工作。之后,马瑞开始了新一轮的求职,但最终没有逃脱金融危机带来的裁员大潮,不得不待业在家。美国经济短期内难有起色,对于马瑞来说,回国的诱惑显然越来越大了。“回国发展,我比较有信心。”
而在纽约城市大学做博士后的李波,也准备今年年底就回国,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身边的朋友有30%左右都已经回国发展了。
在美求职有不少门槛
一周前刚从纽约回到上海的陈淑锦,电话里的语气显得特别轻快:“一回国就发现,机会有的是。”
两年前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去年9月取得了纽约州立大学硕士学位。陈淑锦一度将“打拼在纽约”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她曾由猎头公司介绍,在为中国公司做反垄断案辩护的律师事务所担任翻译;后参与花旗银行的面试,历经选拔得到了一个职位,但因无法获得工作签证,到手的职位也因此黄了。因金融危机日盛,美国劳工部限制了工作签证的签发。
工作签证的确是困扰许多留美学生的大问题。许多公司因为规模和效率考虑,无法承办工作签证,自然也就无法招募外籍员工,这给留学生在美求职设置了一道门槛。而即使公司愿意承办,也有许多人如陈淑锦这样,因政府为控制外籍人员就业数量,而与工作签证失之交臂。
想回国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