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称,目前全球的经济都在围着车子和房子转。的确,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房子和车子是最大的一部分开销,房子还可以算作投资的话,那车子就是完全的消费品,虽然带来了便利,但是,修车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尤其进入冬季,更是汽车麻烦不断的时候,新年的第一场雪,就让安省8000多辆车不得不向CAA求助。本期,华人汽车修理厂的解淞植师傅和崔师傅讲述华人修车与信任的故事。
记者:现在各种华人修车场越来越多,价格也比西人的修车场要便宜,便宜的原因是什么呢?维修的质量会不会受到影响。
解淞植:华人修车场便宜主要在人工上,配件也许比西人的厂还要贵一些。有些人认为在华人修车场修车的质量不好,主要还是配件的原因,因为,为了价格更吸引人,有的修车场可能会选择便宜的配件,不过,即使选择好的配件,价格还是会比西人厂的要便宜。
记者:大部分的车主对车并不是很了解的,所以,把车送到修车行,很多车主心里都很疑虑,车行会不会把50块钱的问题说成100块钱的?
解淞植:这个问题在西人的车行里很难避免,因为体制的问题,技师的收入是和修车的时间挂钩的,如果都只是换油这样的问题,那一天下来,技师的收入可能只有几十块钱。此外,前台的人的收入也会和零件销售额相关,所以,他们都会鼓动消费者更换维修一些可能问题并不是很大的部件。我不能说华人车行没有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华人车行规模比较小,生存都不容易,大部分华人车行都是靠口碑生存,努力做到更好,而华人修车行的技术基本都是拿月工资的,他们的收入和零件,维修时间并不相关,所以,也减少这方面的可能。
记者:崔师傅从前在中国就是汽车行业,在加拿大也在车行工作了这么多年,对华人买车和修车有没有什么建议?
崔师傅:和老外不同,中国人接触汽车文化的时间还很短,对车还比较陌生,很多华人对买好车存在很多疑虑和误区。其实,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人们的第二个家,开车是件享受的事情,买车也应该从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维修行多方面考虑。有些人开很破的车,并不是因为经济状况的原因,而是消费心理的原因,对于对车不是很了解的人,开一辆随时都可能出问题的车,其实是件很闹心的事情,而这个一般人都不太了解。
很多人对车还有恐惧心理,怕车坏,怕修车,有了一些小毛病不愿意去车行,最后可能会导致一些大问题,其实,车就和人一样,有问题是在所难免得,需要经常照顾它,注意保养。
对耐用、省油的概念,很多朋友也没有具体的概念,都说日本车省油,倒底能省多少,很少人了解,我做过这方面的调查,3.1升的Malibu和1.8升的Civic,都在local走的话,一年会差30%左右,但是如果在高速,两者的区别几乎为零,甚至会出现反过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