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航
- 第1页: 移民:没有原因,初到卡城
- 第2页: 找到Labour工,新朋友们
- 第3页: 丢工作找工作,买房
- 第4页: 决心要上COLLEGE
- 第5页: 邻居,同学,新移民
- 第6页: 天使降临
- 第7页: 临近期末,找工是中心话题
- 第8页: 改简历,三次面试,理想工作
- 第9页: 埃德蒙顿工作,买房
致谢:网友frankzzz(专辑),分享自己的安居和找工经历的长篇巨著。原文请点击这里。
提示:因为涉及原创作者版权,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在家园里潜水久了,看到了许多移民朋友的故事,突然也想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给大家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也是对自己这些年在加拿大生活的一个总结。
移民的原因:没有原因
我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专业是热能工程。毕业后分配回我的家乡东北一个省的电力公司工作,从发电厂运行干起,一直到电站锅炉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结婚生子,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和我LD 都是普通家庭背景,在电力系统这个非常讲裙带关系的环境里,遇到事业的瓶颈几乎是必然。当然,在垄断行业工作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2003年当我们全家移民加拿大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点积蓄,足以应付落地之初的一切开销。
从95,96年开始,我单位开始有人移民加拿大,最初出去的人,都是尝试移民留学美国未成的同志们。你要是无法去美国,那么就去加拿大,后来渐渐有人直接申请技术移民。几年内断断续续走了20人,看着身边的发生的故事,自然有一些诱惑。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想换一个环境,国内十年的奋斗并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那么到一个新的国家,去闯一闯或许会改变你的下半生。不过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想法。
那一天我和LD 在街上闲逛,刚好路过移民公司所在的那一幢写字楼,LD 突然说我们单位的XXX就是通过中介办移民的,我们是不是也进去和他们谈谈。WHY NOT?我想。没想到这一进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一天没有上街,或者只是去SHOPPING而没有经过那个BUILDING,我们可能现在还在国内继续我们的生活, 我可能继续做我的工程项目,LD继续在她的办公室里喝茶看报养花。
但是生活没有假设,发生了的已经无法改变。当我编辑这个贴子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已经在加拿大生活了六年。回忆当年给自己移民设定的理由,其实每一个都没有说服力。我不得不承认,有时人生的决定完全只是一个偶然,即使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决定。如果现在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移民?我会说不知道,我移民的原因就是没有原因。
漫长的移民过程
2001 年递交申请后,漫长的等待开始了,当然雅思是要考的,我的英语是大学四级水平,上班十年快忘光了。不过我也没有参加新东方之类强化班,甚至连移民公司的英语培训班都没去几次,到不是因为懒,主要是工作忙,总出差。在自己强化了三个月英语后,我参加了雅思考试,成绩是听6,说5,读7,写5。
2002年初,免面试,体检,香港取签证。2003年4月,登陆卡尔加里。说实话直到我拿到移民纸那天,我才真正意识到我要离开中国了。
和我一起登陆的还有我们单位的一个同事,也是我的好友。当年办移民的同学真多呀!我选择卡尔加里做目的地是完全受他的影响,他做了详细调查比较,多伦多人多,竞争激烈;蒙特利尔说法语工作难找;温歌华房子太贵是纯消费型旅游城市---得出结论:卡尔加里是新兴城市,机会多,最适合新移民。
在等待的日子里,我的生活没有丝毫改变。BY THE WAY,在有数的几次去移民公司上英语课时,我认识了一个大哥,他当时已经体检了,后来比我早登陆近两年。他的登陆地点是蒙特利尔,我的登陆地点是卡尔加里。我们谁都没想到4年后我们会在埃德蒙顿相遇。
登陆卡城-初步安顿下来
2003年4月,卡城正是初春,北京已经很热了,最要命是非典流行。而我和儿子从登上去北京的火车就开始发烧,到北京我妹妹家一量体温:40度。还好是4月初,北京还没有实行隔离,不然而我连飞机都上不成。我们4月16日登陆卡城。4月17日胡锦涛宣布中国非典大流行,首都机场实行全面检查,真是千钧一发。到卡城后我还病了两天才好,这场大病是我从来没经历过的,LD说我太紧张了,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失调,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脱胎换骨吧。
出国前联系移民公司,被告知会有人接机,朋友已经租好了房子,我们计划在他家先住两天,看来一切都已计划周详。没想到在卡尔加里机场出关后,发现没人接,同机来的另一对年轻夫妇更是丢了一件行李。看来心理准备要充分,移民之路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我赶紧打了移民公司给的联系电话,真不错,有人接。一个小时后来了一位中年女士,她把我们一家装上她的面包车,给朋友叫了一辆出租,45分钟后,我们到了朋友租的APARTMENT。朋友的朋友小王在门口迎接,他们是在香港取签证时认识的。小王太太给我们做好了面条,在加拿大的第一顿饭是站着吃的,因为小王家只有两个凳子,后来我们和小王一家成了好朋友,新移民之间的友谊很多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晚上躺在朋友家客厅的地板上无法入睡,我的烧已经退了,儿子还在发高烧。妻抱着儿子靠着墙默默出神,朋友的公寓与DOWNTOWN 一河之隔,第二天我知道河的名字叫BOW RIVER,看着DOWNTOWN HIGH RISE 明亮的灯火,我的脑海一片空白。
本来我以为要花一个星期租房,没想到一天就解决了,原因是遇见了LINA. LINA 是一个70岁左右的白人老太太,管理一栋三层小公寓。我在朋友家附近闲逛,看见FOR RENT 的牌子,就按下了门铃,LINA 给我看了一个TWO BEDROOM 房间,600/月,我很满意。
在要签LEASE的时候LINA 发现我们是新移民,有些担心我们的钱包不够饱满,我说了些好话,老太太还是答应了。我后来才知道,在加拿大房东很难把没有经济能力的租客赶出去,因为法律有保护弱者的倾向,后来我也成了别人的房东,对这样的规定有了切身体会。
小王很热心,为我们代路去DOWNTOWN办各种证件:SIN卡、健康卡、银行帐户、枫叶卡,一切就续。儿子当时六岁,在国内没上学,上教育局给儿子做了个测试,直接上了一年级下学期。教育局在BOW RIVER 附近, 是一个三层红砖小楼,又老又旧。儿子学校离我的公寓只有五分钟距离,接送他上学放学很方便, 生活基本安排好了,剩下的是要开始找工作了。
我得象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从头干起
五月,卡尔加里刚有些许初春的暖意。我开始小心翼翼地了解这个陌生的城市,在中央街一侧BOW RIVER 岸边有一个小山丘,上面是一个PARK。从山顶可以欣赏DOWNTOWN 的景色,我经常带儿子去那里玩,山顶上面有一排木桩,每个桩上面都镶着一张卡城的老照片,黑白照片记录着这个年轻城市的短暂历史。
原来卡城在四十年代还只是一个要塞,为战争训练新兵。在六十年代由于ALBERTA省石油资源的开发而逐渐繁荣起来,到八十年代,卡城已经发展成了加拿大能源工业的中心。世界石油巨头,就是所谓的SEVEN SISTERS 都在这里设有分公司。加拿大本土和各式各样国际投资公司旗下的小石油公司更是多如牛毛,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不管你是工程师,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乃至服务行业的一般劳动者都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但是你需要时间。
绝大多数技术移民,最想要的是一分所谓的专业工作。我是锅炉工程师,本地的发电企业当然是我的首选目标。ALBERTA 的发电厂很少,控制在两三家公司手里,最大的发电公司是TRANSALTA,其次还有EPCOR 和ATCO。当时这些公司都有电站工程师的OPEN POSITION,我一轮简历发出去,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
我仔细研究了以下这些公司招聘职位的要求,发现他们都希望你是P.ENG。我去APEEGA 的网站看了看,发现申请PROFESSIONAL ENGINEER 的必要条件是你要有四年加拿大本地工作经验。这真是一个怪圈:你有加拿大经验,你才有资格做工程师;而你不是工程师,你又很难找到相关专业对口工作,获得本地工作经验根本无从谈起。看来我在国内十年的工作经验在加拿大几乎等于零,我得象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从头干起。
但是后来的经历,比我上面的设想还要糟糕。
延伸阅读
专题:移民故事 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