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2018年雅思考试时间

帮助新移民或电视台游戏?谈华人移民创业颁奖

《新枫采》评奖,电视台的游戏而已

本地新时代电视台的一档反映华人移民创业故事的节目《新枫采》,已经开办了多年,而一年一度的《新枫采》创业颁奖典礼也举行了多次。近年来,这档每周播出一次,历时三十分钟的节目,已经由当年初创时,每次报道一人或一组的创业故事,增加为每次至少报道三人或三组故事。电视台并以此为基础,从中列出候选人,每年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类似评选先进、模范、典型之类的颁奖典礼,从而吸引大批观众买票参加。这一颁奖活动如此“热闹” ,让人不禁为电视台市场策略的成功所折服。

作为电视媒介,举办种种评选活动,这并非罕事,在香港,就有无线电视台举办的“香港小姐”竞选和亚洲电视台举办的“亚洲小姐”竞选,在中国大陆,也有一些电视台主办的,让不少年轻人可以一夜成名的“超男”或“超女”的评选,在我们多伦多华社,又有“华裔小姐”和“新秀歌唱大赛” 等各种五花八门的评选,至于西方社会,更是不胜枚举,什么“美国偶像”,“加拿大偶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纵观中国内地和海外以及西方社会,由电视台举办的评选,种类烦多、应有尽有,但类似树“标兵”,立“模范”的评选活动却不多见。笔者认为,评选社会先进人物或成功的典范,是件好事情,又是件严肃的事情,被评选者必须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事迹也应该内容翔实和完整,令人信服。如果只在区区十分钟的电视节目中做点零碎的介绍,则很难反映出被评选者的全貌,更不用说深度了。如果再以这样蜻蜓点水般的报道为依据来进行评选,显然是既不慎重,也有失严谨。如此评选出来的社区先进人物,究竟份量有多重?对大家的教益作用有多大?

记得在《新枫采》节目开办之初,制作团队还是比较认真,并能恰如其分地报道移民中的成功人士和创业故事,但近年来,该节目报道的对象越来越多,播出时间却越来越短,内容越来越简单粗糙,评选标准也越来越低,凡本地中国移民,只要开点中小生意,亦或做点地产或保险理财,搞些儿童或成人教育,退休生活玩得好一些,均可以在这档节目中露脸亮相。在节目中,除了主持人刻意美化和拔高的语言之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少之又少,能为之沾沾自喜的也只有那些被报道的“剧中人”了。

每年在颁奖典礼前夕,许多人都会收到各方的拉选票的电子邮件。那些期望得奖的候选人出尽法宝拉票,但其中十之八九又都成为了领奖场内的陪客。那些花钱买票,请亲朋好友参加颁奖典礼希望一睹自己得奖风采的候选者,更是落了个失望而归了。

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机构设立奖项,评选先进模范人物,除了对入围的候选者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绝不能“拉进篮里就是菜”之外,评委的资格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今年的“新枫采” 评奖活动中,入围者就有104组,共113人,这个数目不但远远超过了多伦多市议会的议员总数,甚至还多于安大略省的全部省议员人数!新时代电视每年可以找到如此之多的“先进”人物,多伦多的华人社区可真是“遍地英雄下夕烟” 了。

而肩负着从这庞大的入围者阵容中挑选出十六名获奖者的评委只有二十名,他们是电视台邀请的报刊主编、网站老板、社团人士等等,这些评委既不是由社会大众推选产生,也不是深孚众望的社会贤达,有些人根本连候选人的故事都懒得细读,就草草打了分。有些评委比较认真,但他们对候选人的了解,也只局限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和一纸文字的介绍中。因此依靠这些评委又怎么可能选出社会之榜样呢?

平心而论,站在领奖台上的人士有的确是成绩斐然,有目共睹,他们能获奖自是名至实归。但对相当一部分入围者来说,其从事的工作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职业分工,是在异国他乡的谋生之手段,谈事迹,论成就,比贡献都是乏善可陈,更不具备先进性和代表性,对社会大众也无指导意义。而且,移民群体中直得表扬的人和事并非只是创业者,那么多“打工”者,难道他们的生活就没有“风采”吗?他们是移民社会中的大多数,也是建设加国的生力军。

电视台报道新移民创业成功的故事,固然值得赞赏,但如果流于形式,不去挖掘深度,仅仅满足于给节目凑数,就会失去教益作用。这样的评奖,即便宣传的再火,典礼再隆重,也不会让人留下深的印象,充其量不过是像众多的才艺比赛那样,是一场游戏而已!

如果“游戏”颇受欢迎——答辛峰先生

(《新枫采》栏目组)辛峰先生:从您的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您是《新枫采》节目多年的观众,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也很感谢您在这篇评论中提出的一些中肯的意见。

《新枫采》开播以来,应该说还是得到很多观众的好评和支持,当然也收到一些意见和批评,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发言断定“这是个收费栏目”“颁奖是变相广告”。《新枫采》开播近六年,采访过500多位大陆移民,从未向采访嘉宾收取过任何费用。

颁奖典礼举办了三年,50多位获奖者,都是通过评委投票产生,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花钱或者其他途径“买”到奖项。换句话说,花多少钱也买不到《新枫采》颁的水晶奖座,这一点过去几届得奖人都可以提出证明。此为题外话,过往我们对这些言论通常不予回复,相信清者自清,观众(读者)自有判断力,此次在此提到也是希望借此机会澄清个别人违背事实的言论。

但是辛峰先生您和那些不知出于何意的攻击者不同,您是在发表对《新枫采》颁奖的个人观点,其中一些观点在我们看来颇为中肯,今天答覆您的这篇评论是本着业务探讨的目的,对于您的某些观点,我们不尽认同,在此做出论述和解释。

您说颁奖是一场游戏,不知您说的这个“游戏”的是广义的概念还是狭义的概念,从广义上说,绝大部分项目和活动以及行为都可以归纳为“游戏”,大到奥斯卡颁奖、中国央视的《感动中国》等等,小到工作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从这个广义上来说,《新枫采》颁奖确实也属于一个“游戏”。

决定一个“游戏”的好坏,关键在于“游戏”规则以及其产生的效果,规则是否相对公开公正公平,效果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新枫采》节目开播至今,应该说在观众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乐意接受采访的嘉宾越来越多,而颁奖典礼进入到第三年,也越做越顺利,各方的支持度和关注度都在提高。

《新枫采》颁奖并不完全是辛峰先生所期望的“树标兵,立模范”,也从不给这些获奖者冠以“社区先进人物”的称谓,更不追求感人肺腑的效果。我们期待倡导一种朴实而积极向上适应新生活的精神力量和人生态度,而这种精神并不是非得成功人士才具备。您谈到《新枫采》采访的对象多为普罗大众,功成名就的不多,这和我们节目的定位有关。

《新枫采》定位:报道你我身边的故事,我们从中国大陆来的移民,大多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移民之后也大多经历曲折起伏,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我们期望在这些平凡人物身上发掘引发大家共鸣的一些东西,因为这些人和我们差不多相同的背景,都是30多岁来到这片土地重新开始,经历语言工作文化等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逆境中寻求发展。

我们报道的很多创业故事都是些小生意,但是正是中小生意才是大部分想要创业的大陆移民所希望了解的,《新枫采》重在提供可借鉴的信息和经验,而不是树立高高在上的“标兵”。试问在加拿大的大陆华人,是成功做成大生意的居多,还是做小生意开创一条出路的为多?《新枫采》之所以能够得到为数不少的观众的欢迎,正在于这些故事的平和真实以及与自己的亲近感。

我们选择采访素材也是本着以下几个原则:他的创业经验(教训)以及相关行业信息能给有需要的观众提供借鉴,个人经历或职业经历能给人带来启发或者他的逆境进取的精神能够引发激励等等。《新枫采》一周三个故事,尽量更多涉及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期望能给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枫采》是生活类节目,更为注重的是信息的广度,它不是财经类节目。辛峰先生提到以30分钟集中报道一个创业故事,我们认为这属于另一个节目类型。

关于评奖项目,除了各项创业奖,还包括专业风采以及艺术风采奖,今年取消了“生活风采”奖,是因为去年采访的生活故事不够多,这些嘉宾留到明年再参选。而在各项创业奖项当中,只有公司创业奖以成就为主要标准,其他以创业经历和创业理念为标准。

您还谈到《新枫采》评委资格,我们邀请社团领袖、媒体主编等担任评委,是考虑到他们对社区比较熟悉,对评奖活动比较有经验,您提到应该由深孚众望的社会贤达来担任评委,或者由社会大众选举产生,这是非常好的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只是可能到时大家对“深孚众望的社会贤达”的标准又都各有争议。

关于买票,2009年以及今年颁奖典礼的票价分别为18元以及25元,这个票价包括晚宴和晚会,而候选嘉宾的票是赠送的免费票。每年这一项的收入也就几千元,远不够晚宴以及场地租用各项制作以及演员费用的支付。大多数嘉宾会购买几张票和家人出席,绝大部分嘉宾并不是冲获奖而去,而是志在参与,或心态轻松当邀请亲朋好友吃个饭看个演出。没有获奖难免会有失落,但是很多人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在此我们再次感谢所有候选人对活动的支持。

辛峰先生提到节目过于简单粗糙,非常感谢您的批评,我们的节目包括颁奖活动都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非常具有价值的人物没有发掘到,今后我们会努力提高制作水准,发掘更多更受欢迎的素材。在此非常感谢那些积极提供采访线索的热心观众以及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嘉宾,也欢迎所有观众给节目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听闻辛峰先生给多家媒体发送了您的这篇稿件,感谢辛峰先生花了很多的精力来关注我们的节目,各传媒在刊发辛峰先生的这篇稿件时,希望也能同时刊发我们的这篇回应文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当算是个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