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2018年雅思考试时间

移民日记:随双胞胎姐妹亲历加拿大移民生活

前言: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已经登陆蒙城2个月了,这一天正好是国内的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一个深处海外的朋友,从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的。

移民前,从家园网里得到过很多前辈移友们的帮助,是他们的故事鼓励着我们一步步走向今天。移民后,带着亲朋好友的嘱托,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征程。

现在网络终于开通了,也把我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一方面,感谢家园这个大家的网络家,曾经给每一位新人提供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能传承前辈移友们的优良传统,继续为后来人提供点真实的生活信息;再一方面,也是对我国内新朋好友的一个交代,大家来时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去了加拿大就没了音讯。

离开中国

从开通本贴之日起,以上的这些愿望就算是全部实现了。大家就随同我们一起去亲历一下真实的加拿大移民生活吧!

离开中国的第一站,就是首都国际机场。现在想来,依然是说不上来的心情。

我们的行程是:2010年7月22日 AC030 16:05北京--12:15温哥华 AC112 15:40温哥华--11:56蒙特利尔。

国际大搬家哪,带什么都不嫌多,可是行李有限制,只能带足了允许的行李重量,8大8小。当天我们很早就带着行李赶往首都国际机场,因为行李多,怕检查什么的耽误登机。先来看看我们壮观的行李。你现在能看到的这些是我们办理完登记手续后的随身行李,另外6个158大红包和2个158大纸箱已经托运。

托运行李限重是这样的,每人2件,每件不超过23KG。在网上看到好多好多帖子说起过托运行李限重的问题,究竟也不知道究竟有多么严格。你想想,咱们自己称重,不就是个体重秤什么的,哪有那么准确啊,本来东西就多,还不舍得浪费那一斤半斤的,也不想沾那点便宜,免得再折腾。可是怎么能称得那么准确啊!就算是称得很精确了,谁敢保自己的称和机场称出来的又是一个数呢!

为此,临行前就为行李重量的事情,打电话上加航北京办事处去落实过,说上下不超出1KG就行。于是,每件行李都按照规定装了不超出1KG的样子。

随身行李尺寸115和92。当时还挺侥幸,孩子92的那个随身行李包就买了拉杆的,因为我们俩大人背一个拉两个,还剩下的就得还背了。可是10KG的重量,让孩子背着俨然不可能,她们不让人背着就很好了。这不基于这个考虑,就买了2个小拉杆箱,尺寸肯定比115小,但是大于92了。

当天,我们推着满满3大行李车的行李,来到了加航首都机场办理处。排队的人群中,数我们的行李最醒目,一来大红包显眼,二来数量居多。还没等我们走进排队的入口,就被机场工作人员给指下了。担心的行李问题果然发生了。

人家问我们:那些是托运行李,那些是随身行李。我们指了指你上面看到图片上的那些包是随身行李。人家说,你们得托运,行李包不合规格。我们说,托运行李在这里(我指着旁边的8个大包告诉着)。这下子,彻底完了,人家动真格的了。指着旁边的一个铁架子说,如果你们的随身行李能放进这个里面就行。我一看,傻了!那么小,有几个能放进去的啊!

前面我说到的给孩子买的那个拉杆小包就被说不合格了。需要重新整理行李,天哪!当时的那个场面,那哪是一个狼狈可以了得的啊!加行机场受理处专门圈起来的一块地方,我们就铺开了战场在那里收拾起来,整个都抖了重新装,好在随身带着我女儿们幼儿园的书包(就是上图中可以看到的那两个玫瑰红的小背包)。

这样就罢了,把那俩新包扔了就得。事情还不止于此,又说托运行李不能超过23KG,绝对严格。我一听这话,直接当场傻掉。怎么和人家求情都不可以啊。气得我当场就给哭了,那时候的感觉真说不明白,心想:这还没出门,就已经这样子了,这要是出去还不定有多难呢!这是我从办理移民起,第一次感到心酸。

于是,我又拨通了当时打过的加航首都机场一工作人员的电话,当时可是他和我说过的上下不超过1KG啊,哪有这么坑人的!接通电话,我和人家好一个求情,新移民东西多,请你能够理解和帮助。人家还是说不行,我那个郁闷啊,不行当时你们就别和我说这么说呀,害得我再为这么不到1斤的东西再折腾取舍。电话里,听到那个声音就是刚才看到,说严格要求的那个貌似领导的人。

好在峰回路转,可能就是刚才那个电话起了作用。一个看着我们收拾行李的工作人员过来告诉我们说,你们把那两个拉杆包装进任何一个托运行李中去(刚才还说让扔掉的,我还说,这是我新买的,要不你帮我用了也好啊)。接着,就问我要了护照和电子客票行程单,帮我们办了登机手续,和称重的人出示了移民纸,说新移民,行李有点超,就算是过了。

谢天谢地啊!我的心情突然间不再那么阴郁,而是满心的感激,和那个工作人员说过谢,离开了登机手续办理处。

事后感:穷人的无奈啊,要是有钱人,谁用受这等洋罪啊,交上几百大刀拖走行了!甚或,根本不用带,到了再买就是了。

离开登机手续办理处,离登机时间还有近3个小时。没有别的事情,就在机场大厅里来回溜达溜达。

双胞胎这下子可是来劲了,四处跑动,玩得不亦乐乎呢!大人离开家门的心情是超级复杂的,孩子还小,只要跟着父母哪里都是家啊!

离登机时间还有1小时的时候,我们走进登机安检口。我们没有带什么东西,所以也就很顺利地通过了。

友情提示:药品是可以带的。刀具、化妆品可以托运的。

过了安检,做机场内通勤车,到了加航登机口。这里倒是方显出一点人性化来,有小孩子的家庭不用排队可以走绿色通道。

家园网你总能看到很多朋友问起加航订座的问题,

没有亲眼见到,真不知道加航飞机上是个什么样子。等真实地见识过以后,简直会让你大跌眼镜的。一看就不那么干净整洁的座椅,座椅间距还是那么窄,伸开个腿都很难。至于什么空太空爷的,我倒也觉得无所谓,因为不是男人,没那份雅兴。

加航提供的食物也一般啦,不大合中国人的口味就是了。儿童餐倒是还可以,我看女儿们吃得还香。

飞机上,乘务员会提供一张入境卡让填写,全家只需要填一张就行。内容就是以前网友们详细介绍过的,包括个人信息、有无带违禁物品、限量物品是否超限额之类简单信息。这张卡填好后,自己拿着,在飞机上是不要收走的,出温哥华海关转乘蒙特利尔班机的出口处,有工作人员收走。

入关

温哥华当地时间12:15分,飞机准时着陆温哥华国际机场。

沿着人流方向,向出口走去。在人流的右手边,有个新移民的指示牌,从这里新移民离开人流,过海关,同时面见移民官。

过海关的程序很简单,一个漂亮的韩国妹妹,甜甜地问登陆什么地方,我答:温哥华。然后,韩国MM递过来一些材料,包括如何申请牛奶金、如何加入医疗保险、各种服务机构等等。顺便翻着一个小册子给讲解了一番,看我都明白,这个过程几分钟时间就结束了。对了,好像给个什么表格让填,拿着这些去见移民官。

接下来,就在对面的地方,就是移民官。很多人在排队,我当时还在惊讶,天哪,每天上加拿大的新移民居然是如此之多啊!不到半小时,该轮到我们了。移民官问些简单的诸如你为什么来加拿大,带了多少钱来,有没有住址(估计是用来寄送枫叶卡),有没有犯罪记录,准备在加拿大呆多长时间之类的例行问题,然后就在移民纸相应位置签字结束,到一边去等移民官签字后的移民纸。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以前很多人问起过,入境移民官是否要求提供资金证明,入关时对资金证明要求是否严格等等。这里具体说说我遇到的情况,我印象最深的问题是,当时移民官问我带了多少��来?我理解成带了多少现金?答曰:2000刀。因为确实我当时就带了2000刀啊!结果那个移民官就把2000刀记在一个位置上,结束了。我当时心想,2000刀就可以过关了?怎么也不要求提供资金证明呢?现在看来,他们也是例行公事地问问,好像还真没有那么严格哎!只是个人感觉,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多发表,千万别误导了后来人。

走出海关,门口的转盘已经停止运转,估计是因为就剩下我们一家的行李了吧!

我们的行李在转盘的一边静静地躺着,在我们朝着行李走去的时候,就有小红帽上来要求提供推送服务。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加币,小红帽说我们行李多,需要30刀。讨价还价未果,我们就自己取行李车来推行李了。

本来还担心下了飞机,正好是国内时间凌晨3点多,孩子还睡着,可怎么办啊!结果呢,俩小家伙精神得很呢,好像丝毫没有时差感。这还不说,我们的行李正好又是8大9小(过海关时不是还给了我们一袋子资料嘛),多亏我们俩孩子,我们一家四口一人一辆行李车,推着向出口走去。出口就在转盘边上,上面写着中转蒙特利尔。在这里,工作人员收走飞机上填写的那张入境卡。

庆幸,刚才没和小红帽达成协议。原来转乘蒙城班机的行李输送带就在这个出口出来后的右手边,这么近啊!差点被小红帽轻松赚走30刀,以后从温转机来蒙的朋友记住了,这里不需要小红帽帮助的,距离不超过100米。

托运走行李,面前就是电梯,乘坐电梯来到4楼,就可以去往转乘蒙城班机的安检口和登机手续办理口。先是通过安检,后来就是办理登机牌。这里又遇到些麻烦。人家看我们又是一大堆随身行李,又被叫住在一边等候。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只是看在打电话找人来。大概过了有10多分钟,来了一位华语工作人员,和他解释了一番,我们就可以走了。后来那个人告诉我们说,他们奇怪我们行李为什么这么多?她说是新移民,也就过了。感到很温暖哦,中国人还是很帮助自己人的嘛。

经过这些关卡,我们顺利来到了温哥华机场候机厅。眼前豁然开朗,哦,两边的商铺建筑充分展示出了美洲风情。可惜孩子拖着行李跑得太快,我都来不及照下来,有几张电梯上的照片可以看到两边的情景。

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不同于国内的饮水机了,人们可以直接在水龙上喝水。后来,在蒙特利尔的很多办公和游乐场所,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饮水机。这倒是比在国内方便多了,出门不用总给孩子背着个水瓶,在孩子游玩的地方都是有饮水机的。在加拿大,水龙里出来的水是直接达到饮用标准的,这一点超级方便。

在去往蒙特利尔的候机大厅,等待了一个多小时,便可以开始登机。还是那样子,老人孩子先行。我们本来还排在后面,结果入口处工作人员让前面的抢着进去的人退后,让孩子们过去排在前面。于是,我们就成了第一个登机的乘客。这有点能看出来,加拿大是老人和孩子的天堂。

蒙特利尔,我们来了

温哥华时间下午4:15分登机,蒙特利尔时间晚上11:56分着陆。

关于这个时间,我在国内的时候煞是糊涂,根本不知道这段路程到底得飞多长时间。看上去是8个多小时,当时还在想,这么长距离的空中连续飞行,不知道孩子是否吃得消,等自己实地体验一下,其实感觉也还行吧,实际上减去时差后净飞行时间只有5个多小时。

这段国内航班是不提供免费食物的,当然饮料是有的。需要食物的话,就需要用信用卡来购买。当时不知道这个情况,递给乘务员一张100刀的加币(国内换现钞只有这个面额的啊),人家笑笑说:好大的一张钱啊!我找周边的人串一下零钱啊,人们都摇摇头说没有那么多钱。我当时真是很奇怪呢,后来等到了蒙城才知道,100刀确实是很大的钱啊!在这里,人们普遍使用信用卡或支票,现金仅限于某些极少场合的零星支付。即使去ATM取现,一般见到的也常是20刀面额的,偶尔可以看到50刀面额的,以至于我至今都想不起100刀加币啥模样。

国内的卡片来时全部放下了,没有信用卡可怎么买啊!借用别人的信用卡,100刀也没人能给串开零钱哪!真是够别扭的,怎么办啊?孩子叫嚷着饿。正好,前面座位有对中国夫妇,他们从温哥华到蒙特利尔去旅行,帮我们刷了卡,我们支付人民币给他们。

再说说我们买来的食物吧。看了半天那个食物卡,最后孩子选定了墨西哥鸡卷和一些小零食。嗨,亏得我保守,想想也吃不惯那个东西,就买了3个鸡卷。鸡卷又冰又凉,孩子觉得不好吃就放弃了,我接过来吃了一口,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总之是超级不习惯,最后都浪费掉了。一个墨西哥鸡卷税前9刀,想想我那可怜的近200大元,要是在国内,进饭店得好好撮一顿哪,这可好,全家人饿了肚子。

友情提示:从温转蒙国内航班不提供食物,如果需要,在温哥华机场买吃的东西带上;飞机上的食物是信用卡支付购买的,记住带上国内的信用卡,即使忘了带东西,也方便在飞机上买点吃的。

蒙特利尔时间7月22日晚11:56分,北京时间7月23日中午11:56分。

AC112准时落地蒙特利尔国际机场。落地前,从机窗向外看去,灯火阑珊处依稀可辨楼宇和道路。心中顿时释然,可算是到达目的地了,至此已经离开中国30多个小时了。从此刻起,异国他乡的生活从此开始翻开新的一页,又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到了蒙城机场,提取行李。发现出机场时,是没人负责检查行李票的。加拿大高度的人际信任由此可见一斑。之后,也曾多次领略过,比如退换货不开包装检查等等。

出了机场,给接机的朋友打个电话,不到20分钟就到了。关于这一点,可能在国内的朋友就比较担心,因为当时我也是有此顾虑的。因为走出机场已经是凌晨了,找人接机确实感觉有点困难。好在,蒙特利尔国际机场是在市内,去往城市的各个地方都不是很远。

友情提示:关于接机费用,有人付加币(25-30刀),有人带烟,根据各自接机师傅的需要来定。来时的烟酒额度最好不要浪费,带来卖掉或日后用车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惜我们当时不知道啊!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凌晨1点时分,我们到达“朋友”住处。“朋友”安顿好我们后也就离开了。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美美睡上一觉,这两天在飞机上确实也累得够呛。越是累,越是难以入睡,毕竟这是国内的下午1点多。后来的几天中也是在昏昏沉沉中度过,倒时差的那段时间确实比较难受一些。

PS:住处的这个朋友,是我的一个网友的同学。我来之前,蒙城没有一个自己的朋友,听说家庭旅馆一般距市内都比较远,考虑到这样的话,带着俩孩子出门找房子会有实际困难。正在十分忧愁之际,我的网友伸出了援助之手,给我提供了同学住处的信息(同学处有个房子出租)。真的很感谢她,如果不是她,我们后来会吃更多的苦。她的同学人也很好,当时房子没有收拾好,但是我们也没有朋友在这里,就把自己的住处让给了我们。他们是我们来蒙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他们帮助我们度过了落地初期的难关。

其实,在国内,每每和人说起是网友帮我租了住处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不靠谱。因为他们是我的网友,这就是为什么你能看到我前面的朋友是打了引号的。这个朋友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我不能说他们是陌生人,他们是曾经在我们踏上异国他乡土地接待我们的友人。我真的觉得,不管人们相隔多远,只要大家都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的很近。

登陆后第一感觉:

因为长途飞行,我们实在太累,第二天下午一点钟才算能睁开眼睛。朋友过来带我们上周边了解一下地理状况,诸如地铁站在哪里,超市怎么走之类的。

出门的第一感觉,这里的天空真蓝啊,这是在国内很少能看见的、只有小时候作文中描述过的蓝天“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这里的公园好多啊,隔不了多远就有公园,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是游乐园,每个公园都有不同的游乐设施,高兴得孩子们流连忘返;

这里的绿化真是可圈可点啊,到处都是花坛草坪,花草种类繁多,处处花团锦簇,HOUSE前的美景也是令人眷顾;

这里教堂也是很多呐,过不了几个街区就能看到大小的教堂;

这里的交通秩序很井然啊,再听不到国内那种加大油门飞奔的汽车声和遇到红灯或紧急情况骤然停车时那刺耳的吱嘎声,也不用再担心过马路时如果跑不快会被飞奔过来的车子碾掉脚后跟,这里过路口上如果有红绿灯,按正常指示行走,如果没有,车子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过去。这是我们来时感触最深的一点,每次过马路,看见有车来,我们都是先停下来,让着车子,但是总是在我们等待时,看见车停了下来,车上的人手势招呼我们先过去。这种感觉很好,我女儿们还颇有感慨地说:这里的司机真好啊!

这里的东西好贵啊!这是我们刚来蒙城的第一感觉。其实,在当地人看来,应该东西不贵吧。因为刚来的时候,我们是怀揣人民币来的,所以自然不自然地就得换算一下,这一算,买起东西来的心情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我们去一个超市看看,一盒草莓5刀(合人民币30多),一想,这要在国内,花这些钱至少能买那么6-7盒吧!

这里的水资源相当丰富!生活用水都是包括在房租中的,24小时热水,而且自来水达到正常饮用水标准,生活用水是极其方便的。

这里的建筑是有点年代感的,不大再能看到国内成群的高楼大厦(除非在DOWNTOWN)和成片的崭新居民小区,多层楼宇和house居多。

这里的中国人不少啊,来时只听大家说起温哥华和多伦多中国人多,蒙城华人少。来了实地一瞧,中国人哪里好啊,满大街都能看到,无论坐地铁公交还是逛商场菜场。我女儿刚来不会说英语和法语,最大的乐趣就是满大街指认中国人,见到有人和她们用中国话打招呼,就超级开心。

这里的人并不少啊,在国内的时候总是听说加拿大是个很安静的国家,城市人口很少,也听人描述过这里的小镇“是个孤独得让你想和大树说话的地方”,毕竟蒙城不是小镇,所以人口没有少的感觉,街头照样人群熙攘、车水马龙的。在国内听说是,晚上6点以后路上就不大见到行人了,可是我们10点多从大图书馆回来的时候路上的人依旧不少呢!

租房

租房一:登陆前

来之前,最大的心事就是落地后的短住和租房事宜。短租还好说,租房就成了最大的心事。我基本上在来之前两三个月就经常上蒙城华人网去看租房的帖子,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房子。终于看到了一处,托朋友的朋友帮忙给看了,并交付了定金。这里真有必要多说几句,因为也有很多移友没有直接的朋友在这边,拐八个弯托人去给租个房子,人家都很委婉地拒绝了。我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自己的朋友,就托网友帮忙看看家附近的房子,但是也被婉拒了。当时心里也是拔凉拔凉的,很无助的那种感觉。其实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家又不认识你,怎么可能去给一个陌生人四处看房子并垫付资金呢!好在,我朋友的朋友很热心地帮我看了好多处房子,未果。最后,我在蒙城华人网上看到的房子,巧也被他看中,就帮我交付了定金先定了下来。我的很多移友也很羡慕我,人还没去就有人给帮忙租好了房子。其实,很多有朋友在这边的人也是同样地幸福过。

朋友的朋友帮忙租的这个房子是8月1日起住,正好在网友的同学家可以呆上一周,很完美的时间组合。

租房二:登陆后

7月24日,星期六,登陆后的第二天

登陆前,得知我同学的老公的同学(够绕的吧)在蒙城,所以来时就联系上了这位姐姐,由她开车带着我去看看事先租好的房子在什么位置。因为我没有电话,没法联系帮我订房的朋友,主要是他的生意很忙,再添太多麻烦也觉得很不好,有人帮忙带着去看就行了呗!结果去了,实地看过以后,才发现实物和网上图片确实差别很大。当时,就开始动摇了,去和房东商量有没有别的住处,房东说可以另租他别处的房子,但是上次的定金是不退的。你说,还是他的房子,换个地方,就要另加定金,是不是很气人啊!房东是个来了大约20年的广东老头。怎么商量均未果,我又没看好事先租的那个去处,就这样我们的谈判告吹,我交付了来蒙城后的第一笔学费--租房定金100刀。

由于在朋友家只能短住一周,一周后便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境况。我们当时也很犹豫,到底是去住家庭旅馆,还是再去短租个房子呢?一来折腾的也够呛,一堆的行李再折腾搬个去处,打开包裹,过活几周,又得忙乎收拾行李,准备搬家。想想脑袋就有两个大了!关键的问题是,马上又面临着开学,房子确定不下来,孩子的入学也是个问题啊!

7月25日,星期日,登陆后的第三天

于是,由朋友(就是我前面说过的网友)带着我出门去找房子,去哪里?就去当时她刚来时住过的地方。我们先去看了看那条街附近的小学,然后便开始了地毯式的搜房工作。从街的一头起,只要门口挂出“A LOUER”(FOR RENT)的牌子,我们就一个个地打电话去问,约时间进去看。由于那是个星期日,电话多是没人接,进去过几家,也没有看到有合适的。在房况和租金之间很难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房子。

7月26日,星期一,登陆后的第四天

总是听说落地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办理SIN卡(俗称工卡)。已经四天没有正式吃一顿饭了,办好工卡后,就去旁边的唐人街买了些东西回来准备做饭吃。本来下午还打算去朋友头天带我们去的地方继续扫街租房,结果回来的路上,俩孩儿就睡着了。天哪,累死我们俩大人了,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拎着买的油盐酱醋菜,跌跌撞撞地赶回了家。今天的看房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7月27日,星期二,登陆后的第五天

今天一早,填饱肚子,一家四口齐出动,一早就奔朋友那天带去的那条街,开始了扫街行动。从街的东头扫起,只要看到有出租的牌子,就打电话或按门铃,预约看房。整整一上午,拖着孩子,看了大约有10来处房子,对这条街上房子的大致状况也就基本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最后基本圈定了一处,便叫着前面说过的那位姐姐来帮忙参谋一下。姐姐说这个价位贵了,于是开车带着我们去了NDG的fielding公园附近看了看,结果那家中国人8月份只有半地下室出租。我们考虑再三,觉得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毕竟这样的房间对孩子身体不好的。回来的路上,俩孩子又睡了。

7月28日,星期三,登陆后的第六天

本来是想听从姐姐的建议,上NDG那边再去扫扫街,毕竟房价要便宜很多的。可是,由于头天跑了一天太累,加上毕竟还是有时差的,孩子怎么都叫不醒。我和老公商量一下,感觉昨天看到的那处房子,除了贵点,别的还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今天又去了一趟,和房东敲定了租房事宜。当时的基本考虑是:一来,我们主要考虑孩子上学,NDG旁边有什么小学,一概不知;二来,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这么冷的地方过冬,冬天到底能冷到什么程度,我们无从得知。好在这处房子离学校很近,离地铁就更近,这样至少可以大人孩子安稳地猫过这个传说中的冷冬,实际感受一下再另作打算。

就这样子,我们决定租了这处公寓。等房东收拾好房间,我们于第二天(7月29日,星期四)签订了LEASE.

7月30日,星期五 我们一家拿着签订的LEASE(租房合同),去办理了医疗卡(俗称“太阳卡”)。

7月30日,星期五,登陆后的第8天,我们搬到了租来的公寓里

也是开个玩笑,哪里是什么新居啊!就是个新的住处而已,其实这个房子和我父母的年龄都差不多呢!

这里租房一般是不提供家具的,这是我们来之前就知道的,也是做好了打地铺的心理准备的。可是,等真的睡在地板上的时候,心情俨然还是很不爽的。7月底的晚间,蒙城的气候就已经有点秋风瑟瑟的感觉了。

当晚,我们搬到了新租的住处时,家徒四壁。于是,我们就擦干净了地板,铺上了从家里带来的所有卧具。好在来时带了不少的被子,只可惜我们来时囿于限重,只带了些蚕丝和羽绒被子,这种被子一压结实,还是很薄的,睡地板还是有点冷的。当时我们孩子的一句话,说的我差点眼泪掉了下来:“这里没吃没喝的,还得睡地板!” 说真的,我们来了已经一周多了,真没有正儿八经地吃过一顿饭,最多的还是在外面吃麦当劳了。

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赶紧制备一些简单家具,先解决睡地板冷的这个问题。

日子就要从此开始转为正常化,可是手头一切物资均处于匮乏状态,连个鞋刷子都要赶紧购置回来。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出去发现了周边的一个DOLLAR STORE(便利店,也成一元店),买了洗衣液、洗手液、毛巾挂钩、衣服架、塑料盆、拖鞋、盘子、碟子、勺子等等一系列生活必需品。总之,刚来的感觉是巨不方便,总觉得手边用什么缺什么,一夜之间回到了中国的五六十年代--物资极大匮乏。

后来,又上沃尔玛去采购了衣架、挂物钩、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牙刷、毛巾等等生活物品。主要的工作,集中在把来时打在行李中的所有物品归位。

接下来,连续两天上宜家去采购家具。8月3日,终于在宜家选定了孩子的上下床、沙发床、餐桌和茶几,晚上冒雨搬回了家。当晚女儿高兴地嚷着要睡她们挑选的上下床,只可惜宜家的家具都是要自己拼装的,当我们深夜12点多组装好床的时候,她们早已经在地铺上睡着了。不过,等第二天起来,看到自己心爱的上下床,仍旧一脸开心的微笑。

五天的地铺生活结束了,终于可以又回到床上睡觉,感觉还是蛮幸福的,穷人的幸福就是这么得简单!

看焰火

8月7日,蒙特利尔国际焰火节,和朋友相约一起去看焰火。

烟花燃放地点在圣劳伦斯河边的JEAN-DRAPEAU公园,我们比规定时间提前去了,所以正好有机会一睹圣劳伦斯河畔的美景。到了这里,才真正能感受到加拿大自然风光的美丽,公园里的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水中鱼儿自由地游动,天上的鸟儿快乐地飞翔,丛间花朵格外艳丽,园中的人们自由地徜徉,美丽的城市倒影在清澈的河水中,远处的皇家山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苍翠,教堂的钟声偶尔回想在耳畔,静听林中阵阵鸟语,静赏湖中潺潺流水,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在河畔玩过一阵子,我们沿着一条林间小路向烟花燃放地点走去。路间又有了新的发现,啊,红彤彤满树的果子。看看有人在摘,我们也就走了过去。啊,原来是我好多年都没有见过的秋海棠,满处都是。得知是open tree,我们一行7人也开始摘着野果品尝起来,后来的人还很好奇地问我们:“Isn't it poisonous?”"Is it edible?" 等我们回答他们没有毒可以吃后,他们也开始采摘起来。

天渐黑了,远处DOWNTOEN灯火辉煌,城市的夜景倒影在圣劳伦斯河中,美轮美奂。倒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风光更胜上海的外滩。大抵是圣劳伦斯河水比长江水清澈的缘故吧!

焰火结束后,人流已经不次于小时候电影散场后的情景,摩肩擦踵的。我还在奇怪,刚才人们都在哪里呢,看烟花的时候也只见草地上稀稀拉拉的人们哪!好在,由政府组织的人员指挥道路交通,也有政府安排的汽车免费将大家送到我们来时的地铁站,这一点感觉真好,不至于大家在天色晚时担心迷失了来时的路。

等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了,俩孩子又是睡着抱回来的。

上几张片片看看,欣赏一下河水和焰火吧!

孩子入学

等日常家庭事务安排妥当后,需要办理的就是孩子的入学。房子是租在了学校的旁边,可是怎么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呢?听有人说,想上哪所小学就去联系学校,也有人说直接去教育局。可是也有人说,上教育局不一定能分到你家最近的这个学校,如果这个学校招生名额很紧张的话。在学校门口转悠了好几天,也不见学校有人。于是索性去了教育局,SHERBROOK 3737。

人生此不熟的,可是锻炼了我的认路能力。按照地址一路寻找,结果还没有找到教育局,倒是找到了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中心和植物园。先去玩玩再说!

离开了玩处,继续认路找教育局。好在找到了,排队等安排。就在排队的那里,给孩子准备了玩具,正好孩子不用闲着没事打闹。排到后,教委的工作人员会问些问题,填表确认后,会说几天后发现告诉分配到什么地方。轮到我确认的时候,我看到孩子被分配到了家旁边的学校,很开心!我还问工作人员,我们孩子能够分在一个班里吗?她说:“I hope so!”

 

8月30日,双胞胎正式入学了。

先说说这里的入学年龄。在来蒙城前,就为双胞胎到底能不能上小学四处打听,结果也没有个答案,现在终于有了结果。在蒙特利尔,孩子小学入学年龄是截止当年的9月30日满6周岁。如果不满6周岁,可以进行智力测试,测试结果认为孩子尽管不满6周岁,但是已经具备了6岁孩子的智力,是允许提前入学的,不过测试是用法语进行的。双胞胎看上去比同龄孩子大一些,可是进行法语测试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还是得呆在幼儿园。

关于幼儿园和小学。在这里,孩子4岁前是在托儿所。满4周岁,就可以上幼儿园,很多小学是有幼儿园的。满6周岁,就可以上小学了。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不长的,我们这个学校是早上9点--11点,下午1点半--3点半。中午时间是可以回家吃饭的,不过一般孩子都不回去,这样子的话,中午就得自带午餐(有的学校提供午餐),缴纳服务费2刀/天后由老师负责给热饭吃。

毕竟早9点开学、下午3点半放学,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时间时间上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就得交纳每天7刀/天的托儿费,由学校DAYCARE老师给看管。

关于校车服务。刚来时我们也不懂,总觉得住得离学校近点,孩子上学方便些。其实不然,只要家离学校超过1.6公里,就会有免费校车接送孩子上学的。父母只需要到家附近的校车站点按规定时间接送孩子就可以了。

孩子每天早上由父母送到校园里,到点老师会排队带领孩子上教室。这里教室里很少的小桌子,供孩子吃饭和画画时用。平时,孩子学习时都是盘腿坐在地上的垫子上。

我们孩子上的这所小学,中国孩子还是很多的。双胞胎班里总共18个小朋友,其中8个就是中国来的。

小笑话

 

这里都是英法双语的。只不过有些人的英语带着法语调,听起来难懂一些而已。我们也是法语零基础的,到各政府机构办事讲英文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这里的路名、车辆和地铁报站、报纸等等都是法语的,不会法语出门还是有点不方便,总有些目不识丁的感觉。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笑话吧!记得当时过温哥华海关的时候,韩国妹妹还夸奖我英语不错呢,我当时也听得很清楚。可是一到蒙特利尔就有点傻了,我的英语不大灵光了,听力就更显得困难。有一天,我去宜家买家具,想问问工作人员,我看好的家具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取。人家和我讲了半天,我愣是没听懂,然后和人家讲:“你能用英语和我讲吗?”结果,那人答:“我讲的就是英语啊!”当即,就把另外一旁的那个工作人员笑得前仰后合。我也当场晕掉!EMBARRASSING enough!

心得体会

登陆已经两个月了,尽管该办理的手续都先后办理了,但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回头想想,还是有很多弯路可以省掉的,免得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下面说的,仅是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1.激活银行账户。这是第一要务,因为大家刚来,为了安全起见,随身携带现金有限,后期租房、安装网络电话、有线电视什么的还是会需要支票或信用卡的。

2.办理SIN卡。这张卡是不需要LEASE的,只需要携带移民纸和护照,提供短租处的地址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时我问过SERVICE CANADA的工作人员,这个地址是只用于邮寄SIN卡的,以后不用再修改的。

3.租房。因为来时大家都是带了不少行李的,无论短租还是住家庭旅馆,鉴于费用和生活方便程度的考虑,还是希望早些时候找到自己的住处。因为,一来可以尽快地恢复正常生活,二来后期需要办理的很多手续是需要LEASE的,比如孩子入学、医疗卡等。如果没有LEASE,很多事情会因此而拖后。

2和3,个人感觉还是3更重要一些,租下房来再去办理SIN卡也不迟,一来省了短租的时间,二来SIN卡也可以寄到自己家来。

4. 办理孩子入学手续。上教育局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需要提供LEASE,上学校报到是需要提供父母双方的SIN卡号的。关于随签证来的那个免疫证明,之前很多网友谈到过。但是,在蒙城,只要带着孩子国内那个绿色的中英文双语的小绿皮本就足够了。

5.预约法语班(俗称COFI班)。这个可以在租房后的第一时间去做,因为是需要排队的,一般是得等3个月左右的时间。也有运气很好的,可能等得时间会短一些。

6. 预约驾照笔试。因为国内驾照在来加拿大的90天内是允许驾车的,这样将来路考时练车会方便很多。所以,尽早约考笔试,争取在国内驾照有效期内把魁省驾照搞定。

7. 办理牛奶金和太阳卡。因为联邦移民到魁省需要等待3个月后医疗卡才能生效,所以这张卡不用赶着办。牛奶金从登陆之日起计算,早晚是自己的。现在办理牛奶金不用去魁省税务局了,只去联邦填表就行,千万记住把收入数额记下来,因为第二年报税时还会用到。另外,低收入家庭消费退税,申请牛奶金时就一并填写了,不用单独再去做什么的。

8. 寻找家庭医生。

说到这里就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事情,就是来蒙城前的租房问题。我来前,租房也是曾经困扰我许久的问题,不知道来后房子到底有多么难租。事实上,来了才知道,这里到处都有可以出租的房子,只要自己出门扫街就行,而且很多西人的房子无论房租还是装修都要好些的。

说说我来时的情况,给大家一些参考吧!我前面提到过,找朋友帮忙租了房,来时又没有看好。其实,租房是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又要考虑街区,还得考虑校区等等因素。找朋友帮忙租房,是个很为难人的事情。因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朋友也不知道你到底需要是什么,费心费力给你租了,你要是看不好,还弄得朋友出力不讨好,伤了朋友感情。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所以后来有人让我再帮忙租房的时候,我都会建议他们还是自己来了亲自去看去定,短租几天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带东西

来蒙城前,就在家园网上狂浏览帖子找答案,找不到的就发帖询问一下。等来了实地开始生活,还是发现关于携带东西的缺憾。在这里说说,仅是个人感受,仅供大家参考吧!

说以下话的前提均是: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和国内比

感触最深的还是灶具,因为刚来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吃饭开火的问题。如果常需擀面,带跟面杖。对了,这里菜板很贵,一定带着。什么炒锅煎锅的就不用带了,沃尔玛等商场超级齐全,还不贵。

租房子后,最起码得装个窗帘吧。这里的花布又难看又贵,布可是比国内贵多了,颜色还超级单一,这可能就是人家所谓的含蓄吧,反正我是不大适应。

起码得买个吃饭的桌子吧,一手的还好,二手的最好有个桌布罩一下。

所以,最好从国内带点花布来,用处多多。

家里不少地方需要镶个钉子或是扭个螺丝的,所以来时带了一些常用工具。结果呢,在这里,一元店就可以买到,比我带的还全而且分量很轻。

孩子上学,老师要让备着运动裤、T恤衫、运动鞋,这些可以多带点,这里的孩子衣服真是超级土。这里孩子与其说是上学,不如说是上学校去玩,在户外呆的时间比户内长,所以短袖短裤等运动休闲系列服装可以多带点。

最后悔的莫过于带来的各种学历学位和资格证书的公证件,花了我人民币600多,结果人家根本不认的。照样需要花银子再去做同等学历认证和翻译。:wdb24:

但是,出生公证最好是带来了,有些学校是需要提供的。

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可是今年的中秋节确是别样的,从来没有过的想家。现在正是家人团聚赏月的时刻,老公和孩子上学去了,我的唯一活动就是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赏月吃月饼了!

活动一:赏月

1.李白眼中的月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杜甫眼中的月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王安石眼中的月亮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活动二:吃月饼

1. 李白家的月饼

床前明月光,

有饼没包装。

举头望明月。

低头闻饼香!

2. 杜甫家的月饼

细草微风岸,

今年送礼多。

何物能摆阔?

月饼最出色!

3.柳宗元家的月饼

无权鸟飞绝,

没钱人踪灭。

品饼蓑笠翁,

独过中秋节!

4.苏轼家的月饼

明月几时有?

举饼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月饼卖多钱?

5.徐志摩家的月饼

悄悄的我收了,

正如你悄悄的送,

我挥一挥衣袖,

来年你还送不送!

6.琼瑶家的月饼

我有一块月饼,

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

送饼之人能懂。

饼外情深义重,

饼内目的重重。

迎来送往惧无踪,

徒留一帘幽梦。

 

孩子变成香蕉人的问题

关于“孩子以后变成香蕉人“这个问题,是我一直来担心的。所以我本来也是打算短登后两年再长登,为的是孩子多学些中文。后来,又担心孩子大了,来后适应环境难度相对又增加了,所以也就义无反顾地长登了。

等现在看来,孩子的中文确实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至于将来的发展,全看孩子了,如果愿意学,这里也有中文培训班;但是如果不愿意学,就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吧!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国际化发展的平台,就让他们自由发展好了,不会中国话的人多了去了,不照样活得很精彩!所以,不用考虑太多了,正常发展就好。

还有朋友的孩子,学习好奖励回国玩一趟,都不去,他宁愿选择上巴西或墨西哥。所以,在这一代人身上,中国在他们眼中心中已经很模糊,不像咱们这一代人这么根深蒂固了。

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

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

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

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

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国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

2000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2010年代,到党政机关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国庆节到了,到没有信号的地方去,到领导看不到的地方去!到最清静的地方去! 祝节日快乐!

 

 

10月7日 小雨转多云,转晴 气温:9°--15°

按照魁省的规定,联邦移民定居魁省的,太阳卡在登陆3个月后生效(备注:不是按整月计算,只要跨第四个月就可以生效了;但是,L&B绝对是需要足月的)。我们的太阳卡于10月1日由政府部门准时寄出了。

我真佩服加拿大政府的工作效率了,其实与其说是低,不如说是更教条一些。他们绝对不早一点完事,也基本可以保证绝对不晚。记得很清楚,当时政府规定227紧缺专业必须一年内结案,好嘛,那个时间掐得那个准哪:体检表在补料日后的6个月发放,签证在体检后的6个月寄到,拿到签证离登陆最后期限还是6个月。日期均是25号,那个时间那个准呢,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登陆后,8月10日改了枫叶卡地址,6周后枫叶卡到手;太阳卡又是这样子!:wdb25:

更让我佩服的是,绝对不会耽误一分钟下班时间。记得当时我去移民局报COFI班的时候,由于路不熟,等赶到已经4点半了。工作人员觉得我在半小时时间内搞不定那两张表(其实表很简单,但是说明比表上内容还多,如果看完说明填,那时间真是很紧张),旁边一填表结束的移民朋友正在帮助我填表呢,工作人员就一遍遍催促我离开,说他们要下班了,让我明天再来。我真是服了,这要在国内,我在他们关门的那一刻迈进大门,也得给我办完才能下班啊!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的休息时间那是天经地义的,天塌下来也不会改变的。记得劳动节那天,我们出去买点吃的,好嘛,满大街的商店全部关门闭户了,好在还有中国店开门,否则真得饿肚子了。

联邦移民来蒙城的前三个月上学没有补助,所以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去上成人高中读英语,因为是免费的。说是免费,只是免学费,自己还得出120刀费用(30刀注册费、90刀教材费)加上每日的交通费。

我当时也是陪老公去做测试,所以也想着闲来无事,不如也学学英语。测试,说是测试,就是问两句话,写一段话。结果给我定了个中级,还说可能对我来说有点难度。因为不知道学什么,当时心想:中级的同学一定口语都很好的。我也和测试老师说明来意:提高自己的口语。

等上第一节课,我当场傻掉,根本没有机会锻炼口语,是听老师讲解语法,好嘛,从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开始。我直接就被打败掉了,这个我初中二年级就已经学得很好了,还用再学嘛!结果我就往中级别的高一级的班级去溜溜看看,原来最深不过就是高中学过的语法:从句、虚拟语气之类的。就是在不停练语法,根本没有机会练习口语。

我一看,和自己的需求不一致,便去找老师问问,能不能给我调个级别,口语练口语的。结果被告知:更低级别的就是在一遍遍重复简单的生活用语,你来错学校了!

我想,那既然来错了,才第一节课,总该给我退费吧!只退书费90,注册费30不退。一天时间,就被折腾出去30刀!我当时还很生气地和他们说,既然今天你们知道我来错学校了,为什么当时测试的时候不告诉我错了呢?

后来我也有点想明白了,这些学校拼命广告招生,肯定从政府那里可以按照人头拿补贴的,他们如果给我退了,不就少一个领补贴的名额!

所以,后来的朋友,如果觉得英语需要加强,还是上大学吧,魁北克大学就有从零基础开始的英语,还可以拿补助呢!不要再去受这等窝囊气了!

电话和网络

安家落���,最紧急的还是电话和网络,以便于对外的联络。

网络和电话装通了,一瞧,还得去买个话机啊!买什么样的呢?这里到处都是留言电话,我直接想当然地就认为是买带答录功能的话机了。正巧那几天在报纸“24小时”上看到有个电子产品的广告,看上去话机价格还不错,1+2的无绳电话带答录功能,39.99刀。于是按图索骥找到了那个离家最近的地方(这是一家连锁经营的店),想想既然这个规模,应该产品没问题的吧!

这个破地方离家也不近啊,下了地铁还得做公交车走一段路。去了看了产品,牌子是“UNIDEN”,外包装很简单,就是一层塑料薄膜包裹起来的一些话机插座之类。因为刚来,也不大懂,心想因为包装简易所以便宜呗!

拿回家充电24小时,有人打电话来,结果话筒从厅里拿到卧室接起来就听不清,里面吱吱喳喳的声音。我就拼命地打客服电话,根本打不进。我就开始怀疑起来,这个机器一定有什么问题。于是上网到QQ群里去问问网友,直接傻掉了:网友告诉说阿人店里的东西你也敢买?因为那里多是二手货,于是我仔细查看,这些话筒上确实好像应该有点划痕。网友告诉我,去看看能不能给换,不给换就只能认命了。我问问网友,二手货有没有什么标志,网友答曰:没有,全靠自己辨认。

我算是彻底服了,在国内第一怀疑是不是山寨版,这里可好,又得学会留意,小心碰上破烂版。

于是,很无奈去往原处看看能不能给换,好在态度还好,说UNIDEN不好,可以给我换个新的,他们也在用的VTECH,这个质量可以确保。既然这样,好在态度还好,于是就抱回了家。充电后一试,三个话机有一个根本没反应,我彻底被气爆了。

于是几天后,有抽空不远10几里路赶去更换。我这次和他们态度很明朗,必须当场给我试好了。这次碰到的这俩阿拉伯家伙可不是很好态度,说可以换,但是不给试。奇怪了,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肯定还是有问题了。终于逼迫我和他们开战了,最终以他们妥协告终:给我写了保证,说如果这个拿回去还不好使,就把钱给我送到家。

好在,这次抱回来的这一大包破烂还能用!谢天谢地!

生气上火花钱搭时间买个破烂回家,以后有需要买话机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少走弯路!仔细看了一下这个公司的名称,就是在24小时最后页面上经常做广告的那家“DIRECT ELECTRONIC”.

事后感:这里有没有留言电话其实都是可以的,有可能的话,从国内来时就带着话机吧,也能省点钱!我们来前也不知道这里用什么话机,结果国内的话机一个也没带。就是在国内那种普通话机,只要在运营商处开通的电话带有语音信箱功能,是可以按键来提取留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