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登陆整整一周年!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登陆的景象还历历在目,而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年了!
登陆之前,因为孩子生病往后拖延了一段时间,孩子不上学,我也几乎不去上班了,就开始在家园网上学习各位前辈的帖子(青衣,冬季蝴蝶,星星新家,语嫣),学习香香王子的大作,将各种问题,办各种证件的地址一一记下,在登陆的第一个月就按着他们的印记一步步走下来了。感谢家园网给我们如此多的资讯,感谢上面各位的详细记录,从而让我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多伦多不再迷茫。
我也就是一周年了回顾一下自己一年走过的路,给自己一个交代。对于后人有什么借鉴,实在不敢说。因为家园网的前辈们写的帖子内容太丰富了,我又是一个笔拙的人。不要给我什么压力呀!
登陆 加 拿 大
感觉去年的今天比较冷。
登陆那天,多伦多并不欢迎我们,天空下着大雨,雷电交加。无奈之下,我们的飞机转到渥太华,在渥太华出关。然后再次登机,由另外一批飞行员将我们带到多伦多,从此我们的人生留下了一个烙印,有枫叶卡给我们作证。10月23日我们在渥太华登陆加拿大!无意之中从中国的首都到加拿大的首都。
听过一个牧师讲道,“我可以在雨中漫步”,当你与心爱的人在小雨中手牵着手热恋的时候,是可以用很愉悦的声音来说的,而我那时候要说这句话,只能用很无奈的语气来说了。我也挺喜欢下雨后清新的空气,但是,当你手里大包小包拿着东西,拖着孩子还要淋着雨上下飞机,这时候就不是那么诗情画意了。
到渥太华的时候已经8,9点了,这时只能在飞机里面听候安排。飞机上的人纷纷给家人联系。我们赶快用国内漫游的手机给我们接机的小万,我同学打电话,另还要通知家庭旅馆我们要晚到。坐在我们后面的两位,回国内探亲的,家人都到多伦多接机,再转到伦敦或密西沙加。当时挺搞笑的,一听伦敦我们还奇怪,她为什么要到加拿大来转机,直接从北京到伦敦不就行了吗?
本文 来 自
原来在多伦多附近还有一个伦敦。他们借用我们的电话给家人打电话,后来拿出20加元给我们算作电话费,我们觉得这也太贵了吧?而且谁还没有需要帮忙的,就没收。那位女士要给孩子牛肉干,我们没要。看来很明智,我们出关的时候,渥太华的美眉就查我们的行李,还要了清单盖章放行。再次登机,飞往多伦多,已经是凌晨了。偌大个多伦多机场只有我们这一半飞机的人(因为另外一半在渥太华转机了),也没有拿到任何新移民的资料。赶快与接机的人联系让后赶往联系好的家庭旅馆。
租房子
因为时差,第二天一早就睡醒了。然后就到附近著名的花生岛转转,吃了麦当劳,感觉没有国内的好吃。十点,同学开着车子带我们到附近的RBC激活了账户,申请信用卡。然后就到附近问公寓。问了花生岛附近几个公寓在十一月没有空房,然后我同学就带领我们杀到Parkway Forest。在那里一切感觉都那么熟悉,在家园里通过小熊苯苯还有冬季蝴蝶的贴子已经神游过了。我们马上看了110号和65号楼的两套One Bedroom的房子。总体感觉110号干净点,第二天到银行开了存款证明,买了Bank draft就将房子定下来了。然后就等着十一月入住了。
孩子时差倒的很快,但对于我们的家庭旅馆住宿条件不满意。问她爸爸“你带我们来这干嘛呀?”是呀,北京好好的家不住,坐飞机绕一大圈飞到这,三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当爸爸的心里那个难受,马上上网查附近的酒店,后来发现在404东边,与Parkway Forest相邻的旅馆有个套餐还挺合适,马上预定了一个标准间。住了几天家庭旅馆,然后转战到酒店,开始我们的入住准备。将周围的Canadian Tire, Ikea, Walmart都考察了一遍,对家具和生活用品购买有了初步规划。整个过程进行的还是蛮紧凑的。
在从家庭旅馆转战到酒店时,得到了老于师傅的帮助。我们请他帮我们翻译驾照,并请他送我们到酒店,享受了一次他的免费服务。开心,并感谢。
房子就这么租下来了。一住就是十个月。
学语言 本文 来 自
英语一直是我心中的痛。所有功课中英语最差!小时候羡慕有同学说得一口标准普通话,长大上大学非要到北京去学一口比她还好的普通话。我老公跟他同学说我,可羡慕英语好的人。这不,为了学一口流利的英语,俺到北美来了!哈哈,希望如此,但至少俺娃已经能说一口流利英语了。开心! 本文 来 自
在国内学了若干年的英语,在工作中只是看看英文文献,听说写实在是很差。老公的英语要好点,因此最开始两周我只是跟在他后面,一切事情交给他处理,申请网络,电话,信用卡,去给孩子报名上学,联系YMCA语言测试等等。
然而,老公将我们初步安顿好了就回北京上班去了。为了平稳过渡,他回去挣钱养家去了,让我在这自由发展。送走他第二天,我就按照事先查好的路线去测试语言去了。接待的MM给放录音,让我说说听到了什么。没听几个片段我就听不懂了,然后就去阅读写作。阅读还好,写作已经组织不了一篇完整的有论点的文章了,而且好多单词都忘了怎么拼写。最后给了一个LINC4,排队等上课。在此期间,朋友推荐了CultureLink的一个Host Program。我与那联系,里面的几个中国人因为我朋友的面子还挺关照,很快就给联系上一个从Chile来了十年的女人与我聊天。但当时英语真是说不出道不明的,所以跟她在一起很多时候就听她说了。后来我们也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看书,慢慢也成了朋友。
在Fairview Mall附近的Linc排队了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空位。没事情干,就在家陪孩子渡过她的上学适应期。但孩子适应很快,我也没有什么借口继续呆在家里了。上网,看到语嫣在上Workshop和ELT,我马上也去相关的地方注册了,但要等到第二年的1,2月份,那中间还有一个多月怎么办?我不能老呆在家里面!于是,我找出周围几个Linc中心的电话开始联系上课的事情,后来Kennedy那个4,5级合班半天班有空位,于是马上过去。在那学了一个月,感觉收获不大,老师发材料阅读,然后填空,认识一些单词。在Workshop开班后我马上就跟老师说我去上那三周的Workshop去了。Linc学习到此打住。
接下来上了三周的Workshop,老师讲解各种求职写简历的技巧。在老师和同学成天的英语轰炸中,感觉能听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这种环境中,英语还是有所提高。
Workshop最后一天,为期八周的ELT for Engineering也开学了。在那每天9~3点都是在听,当然也偶尔说说,因为俺的英语还不行,但几次Presentation俺还是积极为Team制作PPT,然后讲解。还没等到八周结束,找到一个实习公司就去实习去了。坚持了几个月的英语学习,自己没有觉得有多大的进步,但有一天在路上碰到当初上Workshop的一个巴基斯坦的同学,她跟我说什么我听懂了!而当初她跟我说话我可是一句也听不懂的。看来,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为了梦想我仍需努力。
买车子
在国内开了四年多的车,但每天都是三环然后上高速,路线和状况都比较简单,所以我开车只会傻傻的奔着目的地开,而到一些不熟悉的地方就歇菜了。来多伦多之前,已经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的资料学习。在等Linc上课期间,百无聊奈之际,决定还是把G1考了吧,虽然不知道那些罢工的考官什么时候复工。拿着驾照,循着星星妈妈足迹就奔777考点去了。发现那还可以办健康卡,于是在排队等候考试的时候将我和孩子的健康卡都一起办了。开心啦!
考试很简单!但练车上路的时候发现对这边的规则还是不了解。对于校车,停牌并没有真实的感觉。跟老于师傅练车的时候,转到小区,已经被那“穿小裤衩”和“不穿小裤衩”的停牌弄晕了。练了两次,因为对多伦多路况不熟悉还有恐惧感,于是我选择了逃避,先歇息一段时间再练。
春节前老公过来了,考官也开始复工了。老公练了2次,于教练说安排考试,于是把我也捎带排上。那天,教练带着我们两口和另外两位就到Oshwa去了,在那开了两圈,于是就考试了。我们前面考的三个���通过了,师傅认为技术最好的那位Fail了。我练了5小时,老公练了3小时,我们就拿到了那传说中的G2。
老公于是开始看车,我忙着上ELT就没去看。因为没有工作,而且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觉得车还不是那么重要。想想困难的冬天,当我和孩子在雪天中顶着大风去上钢琴课那时才需要车子,而现在我不那么着急了。但后来发现,这是妇人之见。老公走后没几天,我要去一个单位面试,如果开车的话,过了Markham往东并不太远,但没车,我跟另外一个同学打车去,每人花了60多加元,而且回来的路上打不到车,我们在雪地里走了快2个小时才到加油站叫车。现在明白了,车对于在这边的生活来说是必需品。
为了找工作,我决定买车。而且因为那天面试,老板说让我下周上班([FONT='Calibri','sans-serif']ELT的实习)。我于是马上上[/font]Dealer处看车(老公打探好的),并交了定金。但好事多磨,车并没能马上提,前后折腾了半个月,老于师傅说帮我提车时验车陪上高速练练,最后都一拖再拖。但Dealer还不错,帮我租了一个车让我开着,因此真正提车那天,我已经开车上高速十来天了,因此也省了师傅的陪练了。
在Dealer处买车,主要是看中那辆车还在保修期内。
买了车之后,发现多伦多的保险可贵呀,一个月的保险,在北京都快用一年的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