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温哥华的车站就是浓缩的社会。每天上下班路过车站,见到形形色色的人,让我生出些许感悟。
那天,在天车站站台上等车时,一个坐在电动轮椅上的人从我面前走过。我见他穿着无袖背心,肩膀外却空空如也,没有胳膊,更没有手。
正想着他是用脚来控制操作轮椅的吧?就见他用头往后一靠,轮椅就向前了,原来,在轮椅上方,他脑袋后部那个像靠垫一样的东西,实际是控制轮椅方向的按钮,头靠上去车行进,头离开车停下。偏左靠下去,车向左转,反之向右。
我没来得及研究明白,向后倒车是如何操作的呢?只见他熟练的驾车到一位等车乘客面前,请其帮忙把挂在脖子上的耳塞插到耳朵里。随即,天车到来,他头向后一靠,把车开进车厢,调整好位置停下(应该有个车闸来固定轮椅,婴儿车也有闸,防止在运行的车中滑动)。
我坐在他斜对面不远的座位上,看着他用一只脚的脚趾调整脚踏板。那是两只脚分开的踏板,踏板上还有可折叠的支架,估计是用来固定脚的。他打开支架,再关上,调整好踏板角度,而这些他都是用一只脚来操作的。而他的另一只脚,正“拿”着一个小收录机,准确地说,是用大脚趾和食趾夹住收录机。而且这条腿分明比正常腿短了许多,算上脚的长度也只到另一条腿的膝盖处。我猜想那应该是因意外截肢后,把小腿和脚直接接在了大腿根上,才能合理解释我看见的情景。
他用另一只正常脚的脚趾,打开收录机开关,调台,调整声音大小。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只见他又调高了座椅的角度(没看清他是用哪个部位操作的?),使座椅前部升起来,这时他的身体就舒服地躺在轮椅上了。头也靠在脑后的靠垫上(奇怪的是此时轮椅并未移动,说明另有开关。但他是如何控制的,我却不得而知)。
他的动作之灵活,就如同我们使用手指一样。不,比我们用手指操作更灵活,其灵活程度不逊于姚明在玩篮球。他能把这些常人用手很容易做到的动作,用脚做得如此娴熟,我相信他为此所花费的时间绝非一年两年。他就像魔术师变戏法一样,征服了我的眼睛。我对眼前这位肢体不全的人肃然起敬,他才是真正大写的人。
我想,首先他要接受这个残缺的现实,这些举手之劳的动作,如果用脚来完成,就变成绝对的高难动作了。他完全有理由让别人来帮他完成这些生活料理,完全有理由报怨命运的不公。但如果他始终沉浸在之前有手能走时的生活里,他就不会开始尝试用脚来代替手,不会获得像现在这样的身心自由。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下了天车,我心里还在想着这位不可思议的、了不起的人,我还想起同样不可思议的、和他差不多身体条件、同样没有手、用脚弹钢琴的另一位中国达人。当人们可怜他没有手的时候,他自信地说,“至少我还有两只完美的腿”。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没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而是靠着乐观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一个用轮椅在人生路上顽强行走,一个用双脚演奏出生命的乐章。
他们以不完美的身体,诠释了不完美的人生。因为每个人的一生也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十全十美处处如意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就看你如何去面对了。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抱怨没有鞋的时候,想想没有脚的人;当你为选择不定而痛苦纠结的时候,想想还有人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当你怀疑担心自己做不好什么事的时候,想想用脚开收录机和用脚弹钢琴的两位达人。作为四肢健全的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与其羡慕他人,不如完善自己。只要正视现实,不放弃努力,不完美的人生也一样会活得精彩,一样会演绎出完美的生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