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各政党在联邦大选中提出不少惠民政纲,希望能够吸引选民手上的选票。对于还有亲人在故乡的移民来说,上台执政的政党如何缩短家庭团聚申请的等候时间,或多或少影响他们投票时的选择。全家团聚是很多移民的渴望,国家的移民政策能够给予足够照顾,移民更能投入加国社会,令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更放异彩。 反映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加拿大公民中移民数目不少,不同政党上台成立政府,移民政策或多或少总有不同,因此竞选政纲中有关移民的部份,特别吸引像华人这些少数族裔选民的关心,而近年在移民社群中有关家庭团聚的诉求,更是惹人关注,成为政党在大选中躲不过的问题。在多个移民议题上,有关家庭团聚的讨论浮到最上层,反映了社会中甚么深层次的矛盾? 在近数十年,欧洲、北美多国变成移民国家,主因是国内人口老化。欧美国家打开大门,让大批在肤色、血裔、文化、宗教上与白人不同的人成为公民,当然不是因为自觉社会物质丰盛,要与世人同享荣华。二战婴儿潮过后,欧美国家的国民宁愿多留时间享受社会的发达,不愿生育,年青人口减少,为社会埋下生产力不继的隐忧。国家希望维持长远经济不衰,输入能创造财富的人口,成为对许多人来说是迫于无奈的选择。 移民政策以经济为主导 国家吸纳移民,愿意与这些原被视为「外人」的陌生者,分享国土及生活条件,原始目的是为了经济。在各移民国家的移民主群中,不是直接吸取金钱的投资移民,就是能够创造经济收益的技术移民,便是最好的证明。 移民政策以经济为主导,自始已然。开採金矿、建筑铁路,华人先辈在加拿大的开荒苦况,加拿大肯让华工入境,就是因为他们愿意提供廉价劳动力,令加拿大建立经济基础时,提升不少效益。为经济收移民,不只是近数十年的现象,近代史中其实屡见。 顾及移民家庭伦理关係 申请父母来加拿大团聚,随时要等候超过十年,为移民製造困扰,也使家庭团聚成为突出议题,这移民难题的深层塬因,是这类移民无益于经济,与国家吸纳移民的主旋律不谐协。家庭团聚挑起矛盾,是因为移民政策不能单单考虑经济,还要顾及移民家庭的伦理关係、不同族裔的家庭文化、人道等道德价值观念,但又不能不考虑这些情况:加拿大老人已经这么多,再让上年纪的人来居住,医疗负担无疑会更加吃力;利用假结婚逃过经济或技术能力审核的人,在加重社会福利负担之外,也製造不公。 只凭功利主义来筛选移民,将移民视为给国家挣钱的工具,当成二等公民,是将人的价值贬低,也有违公义,毕竟移民被视为「猪仔」的年代已经过去,徵收「人头税」来补贴国家收入的制度也早已废除,移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应该同样地享有完整的人伦关係。 家庭团聚促进多元文化 国家的移民政策太功利,太凉薄,也并不是国家之福。移民因为无法和家人团聚,家不成家,回流的机会自然增加,就算不走回头路的,对国家归属感大减,埋下社会不稳定的伏线。话说回来,家庭团聚对国家的整体经济也有正面影响,举例说,移民将父母申请到加拿大居住,家裡有孩子的,可以由父母照顾,夫妇二人就可同时外出工作,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大生产力。 移民国家喜欢高举「多元文化」这面大旗,加拿大在这方面往往睥睨其他移民国家,以容许不同族裔保留自己文化,作为多元文化最佳体现而自豪。华人的大家庭观念虽然逐渐式微,叁代未必真的「同堂」,但能够同住一地,经常相会,是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由此引申,家庭团聚也是促进多元文化的重要一环。 有人视移民为加国累赘 无可否认,不是每一个加拿大人都欢迎移民,有些人更大声疾唿移民只是加拿大的累赘,不会给国家带来益处,因此移民希望家庭在加拿大团聚,会遇上更多刁难,虽然这样的人为数不多,但始终构成一种声音,怂恿社会为家庭团聚摆设更多障碍。 作为最大移民群的华人,当然觉得这些言论纯属主观偏见,也是非常讨厌,但这些言论也可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其他的移民政策,是否也存在偏见。举例来说,社会中确实有不少人滥用难民申请,钻法律空子争取居留,耗费公帑,但不能因此就认为移民制度中的难民申请,是对国家有害无益的事情。让真正的难民有一个避难居所,是国际人道精神的实践,有极重大意义,就算是要向钱看,现实上社会中很多没有人愿意干的基层职位空缺,也是由这些前难民填补,他们的低廉劳动力缓和了通胀。 全家团聚是很多移民的渴望,国家的移民政策能够给予足够照顾,移民更能投入加国社会,令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更放异彩。 (责任编辑:无忧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