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总理哈珀目前正在中国进行任内第二次访问,哈珀此行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为本国能源等行业在急速发展的中国寻找巨大商机。不过有学者认为联邦政府不应忽视生物技术和医药业,更指错过在这方面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机会,已经令本国损失数以十亿计加元的商机。
哈珀访华之旅至今取得多项成果,包括与中国签订<中加投资保护协定>,又见证本国商界代表与中国企业签署多项包括矿业、能源、农业和通讯等范畴的协定。但加拿大亚太基金会 (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 及多伦多大学全球事务学院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博士後研究员Rahim Razaie 发表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得发展中国家虽热切渴求入口能源,但其实对新科技也有很大的需求。
亚太区国家花在研究和发展科技的资金,增长速度比美国、欧洲及其他发展国家为高。另外中国和印度的医药市场在过去5年,每年分别增长 16%,预计至少直至 2015年,两国的增长仍然会达双位数字。
Rezaie 说本国公司在生物科技和医药界处於领先地位,却仍未足够了解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导致机会渐渐溜走。虽然有企业向中国出口药制品,但当中只有少部分与中国公司合作进行研发项目,「比例完全不相称」,与美国公司存在巨大落差。他认为本国的经济不能只以天然资源为基础,知识型经济也很重要。
现在与中国共同研发生物科技的本国公司包括温哥华的 Welichem Biotech 和 多伦多的 Microbix Biosystems,他们均与中国公司或省政府开展合资企业。但根据2008年一份对本国181间生物科技公司做的调查,只有26%与发展中国家有合作关系,而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更只有22个。
Rezaie 分析本国生物技术公司大部分都属中小企,因此他们没有足够资源开拓比较陌生的新兴市场,而且对於这些中小型公司来说,与美国和欧洲做生意已经足够。
另外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知识产权意识仍比较薄弱。「对於生物科技业界来讲,知识产权是他们的所有。其他东西都没有知识产权那麽重要,因为如果你丧失了它,就等如白费了你过去数年的心血,因此人们很容易变得谨慎。」他补充开发新科技的高风险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制差异,也是导致本国公司表现消极的原因。
不过Rezaie 认为这些风险不应成为本国企业的绊脚石,因为成功进入中国的回报率将会非常巨大,同时他觉得当局可制订政策帮助中小企打入这些市场。但他坦言哈珀这次到访中国,重点不在生物科技和医药业,因此认为哈珀应至少开启两国生物在这方面的沟通渠道,更积极推广本国的科技和知识产权。
他对现有局面仍保持乐观,认为本国公司还有商机,建议他们在目标市场与中介公司合作,学习两地文化等差异;小心选择合作对象,抢在这些市场成熟之前成为他们的合作夥伴,而不是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