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华人总是未雨绸缪,尽力在银行存钱以防不备,总是有危机意识和不安全感。
可是比起有一笔资金在银行护身的很多华人来说,不少澳洲人——尽管也租房,银行存款不到五位数,并且还有一大笔信用卡欠款——却极其潇洒。
之前曾有一个节目报道一对澳洲老夫妻的故事。妻子是家庭主妇,丈夫由于身体出问题不能继续从事长途货车工作,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而且他们还在供房。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他们还用信用卡取现金,超爱甲壳虫的丈夫甚至还向银行借钱买一部限量版甲壳虫。这样一来,他们负债累累。节目里,三名理财专家试图帮助他们。其中一名帮忙免费装修房子,再出售,另一名帮他们把好车卖掉,最后一名帮他们和银行谈判。即使这样,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这对老夫妻最后不得不入住公婆家。
这是比较典型的澳洲家庭。通常丈夫工作,妻子全职。就供房而言,如果房价是25-35万,如果是华人,只需5年可能就可以供完了,可是有些澳洲人需要30年或者更长。在澳洲必须发周薪,否则许多人在月底前就饿死了。而澳洲餐厅生意通常从礼拜三开始下降,礼拜四最差,礼拜五开始形势大好,一直持续到下周三左右。
至于伙食,很多华人在上面不必花太多钱,一般一周不会超过100澳元。但是,澳洲人一次去超市就可以买300多澳元的食物,其中当然许多垃圾食品,这导致澳洲成为全世界超重最厉害的国家。
酒精是澳洲人日常支出的最大比重,他们宁可把钱用来买酒而不是买房子。有些在餐厅工作的澳洲人,转头就把工资花在餐厅买酒喝。有两三个负责清洁的中老年澳洲人,每天早上7-11点做清洁,然后12点坐在吧台喝酒,基本喝到别人下班以后,天天如此。工资通通花掉,完全不考虑存款。有些年轻的澳洲厨师或服务员,晚上10点下班后,也继续坐下来喝酒,一直能喝到凌晨。这样一来,没有太多普通的澳洲人一年能存下超过五位数的澳币,除了高薪人士。
相比较而言,华人喜欢省钱和存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深谙澳洲福利体制的澳洲人比华人更有安全感。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谁怕呢?比如上面那两个被迫住入公婆家的夫妻,两人失业,每周双方各可以领到几百元失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