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娜·布莱(Anna Bligh)在2009年昆州选举连任后决定展开大规模私有化之时,她就已经把自己和工党置于了一个基本没有翻身余地可言的败阵里,三点原因如下:
第一,也是最明显的原因,私有化从来都不是一项受欢迎的政策,尤其是在昆州。所以布莱的公产私有化就犹如激怒公牛的那块红布,闹得工党阵营火花四溅。
第二,私有化使布莱丧失了她在昆州选区辛苦建立起来的信任。对于政客来说,在选民心中的可靠性和信赖感就是最重要的资产,而作为昆州州长的布莱却为了经济问题牺牲了这些宝贵的财富。
第三,私有化斩断了工党透明竞选的可能,掐死了它对社会民主价值展开激情选战的机会,导致工党最后只能走上负面竞选之路。
毫无疑问,与其它州/领地一样,工党的问题在于它亟需制定一个昆州经济改革计划,然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利用市场竞争原理并对其施以相应的调控,而绝不是醉心于“资本化”的意识形态以及它所创造的物质诱惑。
首先,出售一项政府资产并从中获得高回报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当这项资产拥有可观的创收能力且提供至关重要的服务之时。再者,私有化使政府本该用来建设经济的宝贵税收流入了金融和法律顾问的口袋,这怎么看都不会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余震犹存的情况下。
纵观工党历史,它针对这些事务的策略一向是实际性多过理想化。在垄断和剥削当道、市场渴求竞争和更高服务规格的早期,工党仍偏向公有制。到战后时期,与绝大多数自由党和国家党成员一样,工党看到了能源、水利、交通和通讯等领域的公有制所带来的效率和利益。再近一些的日子里,工党将不少这类部门开放竞争,并集中于施加更多的调控措施来创造公共利益,近代的工党很喜欢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然而,竞争也极可能是一项不讨好的政策。它可能意味着公共部门岗位变得不稳定,也可能减少政府预算。同时,它更可能使政府陷入公众的质疑,甚至是敌意,因为关于竞争政策的讨论很容易将焦点集中在关乎长期效率和生产率的问题上。事实上,当政府表示预算问题只能通过把创收资产私有化来解决时,工党就应该敲响警钟。
在制造所谓的“竞争”时,政府还被迫面对一个问题:让企业自由出入某一项行业是否对公众利益有好处?一手抓如规模经济这样的问题,另一手还得抓少数群体和非经济需求(如偏远和次发达地区)的问题,两边都不能放是非常重要的。而民众很清楚地知道,即使是不断改进,私有化依然只会使这两手抓得更艰难。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而且也相信,与卫生、教育、交通、通讯以及水电煤气供应相关的服务开放竞争是一件好事,但工党的选民们所期望的是他们的政党能够对这些问题抱持怀疑且实际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理想主义。
没有意识到私有化对其领导地位的“荼毒”是布莱个人政治生涯的悲剧,也是昆州工党的一次政治灾难。不管是作为提高行业表现的方法,还是作为改善预算的措施,私有化都是一个糟糕的政治方案。
本文摘译自《布里斯本时报》Geoff Gallo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