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个人财务的信息如果被金融机构丢失、泄露或滥用,可以向监管当局投诉。(图片源自网络)
这两个人同名、同姓,又是同一天生日,还都选择了在保诚开户投资储蓄。
2007年3月的某一天,他们被某个粗心大意的员工误以为是同一人,两个账户随即被合二为一,数万英镑归属即刻模糊。 根据监管部门的记录,这一错就是三年多。 期间,其中一名客户发现自己被“合并”,多次提醒保诚,并提供了自己的住址15年未变的证据,排除了同一个人用两个不同的地址开两个账户的可能性。 这样一个很容易核查、纠正的差错拖了42个月才最后解决。 资讯监管署(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ICO)对保诚处以的5万镑罚款针对的倒不是粗枝大叶把两个人当成同一人,而是惩罚它在得到有关提醒之后既不认错,也没有尽快核查。 ICO 以前对其它公司开的罚单,主要是因为被罚款对象遗失了包含客户个人信息的碟片或储存卡,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保诚这次挨罚,是因为一个低级差错;ICO说,要不是因为涉及的金额高,又是退休养老储蓄,这个差错本来就是个逗人一乐的小插曲。 它希望这次罚款对其它金融机构起到警示作用,对客户的资料、讯息一定要有严格的核查机制。 至于保诚,ICO说,在挨罚后已经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并更新了客户资料保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