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健身教练伍瑞珍指出,懒惰、爱看电视及沉迷打游戏机与上网,是导致现代人少做运动的因素,除了个人严于律己外,她冀联邦政府考虑给予参与健身运动人士相关税务宽减,鼓励更多市民投入运动。
每到新年伊始,大部分市民的愿望都是身体健康,在新一年多做运动,但又有几多人能够坚持到底?健身教练伍瑞珍形容,都市人常说自己难抽空做运动,其实做运动持之以恆,是在于市民本身有否将此放在首位,所谓没时间做运动,很多时候是疏懒的藉口。
对于本国青少年达致最低运动量的比率较成年人更低,伍瑞珍认为学校方面及家长有义务鼓励青少年走出户外,多做运动。
华裔青少年在周末或课余时,较常参与一些较静态:如绘画、中文班、音乐演奏等课外活动,相对则较少参加足球、篮球等课外运动。她指出青少年除了要自己培养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外,家长的支持亦极为重要。
缺乏运动易令个人体质变差外,对联邦政府的医疗体系亦可能带来负担,伍瑞珍希望联邦政府考虑对一些购买健身设施套票的市民,提供税务宽减,藉以鼓励更多市民隽勤做运动,长远而言减少政府医疗负担。
打机不等同运动
不少年青人以为使用游戏的运动游戏软件,等同做运动,伍瑞珍认为以游戏代替正式运动,并无科学根据,虽然市民在玩游戏时,可以如做运动的效果般,但运动本质是由热身过程起,至激烈运动,再到完成运动的静止程序,而游戏则没有这种过程,反而容易令玩者因游戏过激,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有碍健康。
刘秉纯医生表示,加拿大的食物大部份是高热能,高糖及盐,脂肪含量又高,如果不做运动,青少年在成长时,就可能会有血压高及心脏病,肾功能出问题等毛病。
华人是做最少运动族裔
心脏专科医生周志明周三接受A1中文电台时事节目《A1出击》访问时表示,最新研究结果比医学界过往在社区的研究结果更差,因过往结果显示,四成五国民有做运动,其余不做运动,近期更发现华人是做最少运动的族裔,因为懒惰或太忙等。但周医生认为,研究人员用仪器放在人体腰间去量度运动量的方法,也有不足之处,例如量度不到游泳及瑜伽等。
他指出,那么少国民达到每日运动量最低标准是很大的健康威胁,也是医疗制度的计时炸弹,因为若国民运动不够,就会导致超重甚至痴肥,增加患上心脏病,糖尿病、中风、乳癌、退化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机会,痴肥也会令人自卑,影响心理健康。
他又说,就算瘦削的华人也要运动,因为研究发现华人的身型比西人瘦,毋须那么肥胖,都会出现胆固醇、血压及心脏等问题。周志明医生指出,目前本国成年人每周要做两个半小时运动的指引,是要做打球,游泳及滑雪等带氧运动。他鼓励华人多做运动,就算天气寒冷,难以出外运动,也可在家中走楼梯。
举罐头当做举哑铃
加拿大运动协会会员李隽逸指出,年青人及成年人热爱上网,导致只有一成五国民达到最低运动量标准。她建议家长可与年幼子女一起参加社区中心的活动,成年人就算不能抽时间做运动,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运动量,例如到超级市场买菜时,可把车泊远一点,步行到超市;在厨房烧水时,也可把手放在厨柜上做推手运动;看电视时,也可以做一些伸展或扭腰的活动;甚至把罐头当做哑铃去举,每边举20次,每天做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