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商场或正规零售店出现冒牌货的情况愈来愈普遍﹐以至消费者不知不觉间买入冒牌货机会大增。但原来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误买冒牌货﹐只要在540日内向发卡公司报告﹐便可获全数退款﹐货物亦不必退还。加拿大执法部门已在全国设立电话中心﹐今年便帮助了2,000名误买冒牌货的消费者﹐追讨款项﹐故反假货联盟呼吁消费者尽量使用信用卡购物。
2,000名受害人之中﹐大部分在经过谷歌(google)搜寻器﹐不慎连接上出售冒牌货的网站而受骗。不法之徒设立十多个网站﹐但受害人最终都被连接到同一卖假货的网站。更有甚者﹐市面上甚至出现冒牌手机程式﹐错误引导消费者直接买入冒牌货。
此外﹐微软公司最近亦发现﹐有冒牌的微软软件在市场出现﹐消费者安装后﹐电脑不但中毒﹑失灵﹐这些软件内附有间谍功能﹐偷取用家储存在电脑中的个人资料。个人资料一旦外泄﹐后果不堪设想。
骗徒社交网卖假货增加
近年﹐不法之徒透过社交媒体出售冒牌货的情况亦明显增加﹐原因是不法之徒可轻易在社交网站购买合法的广告。他们可轻松地从正牌网站偷取到正货图片﹐向顾客兜售﹐从而暪天过海。况且﹐社交网站更可锁定目标对象﹐如指定年龄﹑有特定嗜好的顾客落手。

加拿大反假货联盟的Barry Elliott手上的2014年加拿大冰上曲棍球奥运制服﹐才公开一日﹐便出现冒牌货。(王咏瑜摄)
参与打击冒牌货的律师David Lipkus便提醒市民网购时﹐必须小心﹐最好到公司的官方网页购买。因为在网站上看到的货品﹐未必是到手的一件。
信用卡公司近年实施的新措施﹐即向使用信用卡误买假货的消费者﹐全数退款﹐固然可打击不法商人﹐亦对银行构成很大的压力﹐迫令他们严格监视有问题公司的户口﹐有关措施已见成效。
加拿大反假货联盟的Barry Elliott解释﹕「因为消费者要求退款时﹐银行可向其商业户口扣钱﹐但户口再没有结余﹐又或相关公司关闭户口的话﹐退款便要由银行承担。而追讨退款限期长达540日﹐这对银行造成很大压力﹐他们必须做好监察工作。」
至于不法商人由生产到运输假货﹐都需要成本﹐当他们要退还货款﹐而又无法取回货品时﹐他们亦血本无归。Elliott认为﹐打击冒牌货在市面横行﹐中间人如财务机构固然是其一﹐搜寻器﹑网购站等亦十分重要。
去年﹐国际反假货联盟亦与中国最大的网购站淘宝签订合约﹐由工作人员在淘宝网上搜寻﹐甫发现冒牌货﹐便通知网站负责人﹐将假货广告除下。国际反假货联盟的Bob Barchiesi认为﹐一些搜寻器如谷歌亦责无旁贷﹐他们应过滤网上资料﹐以免消费者被连结到假网站。他们希望有关公司能承担这些责任。
皇家骑警的数据显示﹐由2005年至2013年为止﹐冒牌货品的数字不断上升﹐其中可伤害人体的冒牌货由2005年的11.5%﹐上升至2012年的30.4%。联邦政府最近宣布﹐冒牌货对加拿大造成的经济损失1年达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