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2日)天,第三批A类部分专科院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下调,但笔者了解到,很多考生并没有“补报”的打算,而把眼光直接瞄向了海外。无独有偶,在省教育厅一连几个周末举办的“国际名校留学报告会”上,不少已经上了二B线的考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把机会更多地押在了出国留学上。
出国留学,对过去的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一种成绩斐然的象征和镀金机会。而如今,对这些高中毕业生甚至更小的孩子来说,押下重金争相出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博弈?
●现象
留学已不再是优秀生专利
高考成绩不理想能在国外上好大学?
“高考没考好,在国内只能读专科,如果去留学的话可以读本科,说不定还可以读个好学校,这对我来说是个大转折。”小王是广州市的一名高三毕业生,今年高考没有发挥好,成绩只高出了专科线20来分。不过她没有填报专科志愿,而是申请了去法国读服装设计。“法国的大学门槛比较低,对成绩没太高要求,教学水平也不错,我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碰到好几个像小王一样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想去留学的同学,他们表示留学能让他们不“止步”于高考,给了他们另一个能上好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在高考中失利的考生希望采取留学这条路来“补救”。在他们及家长眼里,留学远比在国内“屈就”专科院校要强。
据悉,像小王这样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在广东有逐年递增之势。目前全国平均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申请约有11万,广东省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约有7000人,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去年一年中小学生留学就花掉了将近10亿人民币。
呆在国内没有上升空间?
“我们过去提起留学,都觉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特别是别人问你在哪里读书,你要是说在美国、英国等地方时,会特别肃然起敬,觉得你是个人物。”曾经读大学时被选送美国交流、今年34岁的Royce说,现在遍地都是“留学生”,有的甚至还到“野鸡大学”读一两个学位,让留学的“金字招牌”失去了光环。
据了解,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家庭对留学越来越“不以为常”,并衍生出“年龄越小的时候出去越有前途”的“理念”。在日益庞大的留学大军中,小留学生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他们年龄尚未满18岁,有的甚至还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就被家人送出国读中学甚至小学。
“越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就越想把孩子往外送,而与此相对的,这些往外送的孩子一般自理能力比较低,读书成绩也不算拔尖。”广州市一位刚退休的中学校长说,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孩子读书不好,在国内没有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