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出国潮”与“回国热”
20多年来,先后有30多万人出国留学;与此同时,也有10多万人学成回国。这一“出”一“回”,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颇受人关注。
先说“出国潮”。
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国服务。但也有人对此不解,认为教育投资流失了、人才流失了。对这种说法如何看呢?
出国学习,当然要花一笔费用。国外的学校,大多是要学费的,此外还要花食宿费、交通费等等。这些费用,目前在国内也是要花的。虽然在国外这些费用要高得多,但如果留学者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何乐而不为呢?况且留学者还可以在国外靠打工挣一些补贴呢,这对留学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自食其力的锻炼。
至于“人才流失”的说法也不准确。出国留学的人,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国内顺利完成了一定阶段的学习,出国继续深造;一是感到在国内求学,竞争太激烈,还不如到国外去留学,视野也许更广阔。因此,人才是否流失,不是看他在哪里学习,而是看他能否为国或回国服务。
近几年出现的“出国潮”,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在广大民众之中的一“虚”一“实”的变化。虚者:民众观念上的变化。老百姓对教育更加重视了,更深刻地认识到,没有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国家的需要,就不能在社会上取得立足之地。实者:是我们国人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民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收入还有节余,才能供子女出国留学。虽然这部分人目前还是少数,但比起几年前,还是大大增加了。这也是“出国潮”的物质之源。
再看“回国热”。
令人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归国路,形成了一股“回国热”。随着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对海外学子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这一正确的留学方针的指引下,早日回国加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列之中,已成为广大海外学子的心愿。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做的头颈部肿瘤、鼻内窥镜手术技术精湛,在留学日本期间即被多次破例批准上台手术示范,他的日本导师曾想方设法挽留他,但他却回到了祖国。他说:祖国母亲养育了我,我要报效祖国,把我国的耳鼻咽喉学科搞上去,缩短同国外先进国家的距离。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也是选择其事业在美国蒸蒸日上的时候回国,问及原因,他说:这是因为现在生物芯片技术正处在“跑马圈地”时代,美国新闻媒体称之为“加州淘金”期,而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巅峰期,正积极开发这一前景广阔的高技术。他认为中国应在这一高科技开发领域尽早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他决定回国干一番事业。学子们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