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雅思考试时间

海归的生活:海归不该“一锅煮”(二)

加之,这些“海归”自我感觉太好,自我估计过高,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与智慧,在工作条件和待遇上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以至就业上“高不成,低不就”,成了“海待”。要知道,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而且他们比较熟悉国内情况,有着“海归”们所不具有的长处,如果“海归”们缺少真才实学,用人单位是宁可用本土大学生而不会为一张洋文凭所迷的。

  基于此,笔者以为,时下部分“海归”成“海待”,并不说明“海归”过剩,而是说明低水平低能力的“海归”不再受欢迎。它表明职场上的人才竞争,不再唯学历、唯文凭,包括洋文凭在内,都要经过实际素养能力的检验,以能力来证明价值。这是识人用人上的进步。

  针对回国留学人员素质差异的日益扩大,对“海归”的名称,社会上也就有了更细分的称呼。对其中学术上特有成绩者,称“海狮”;对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者,称“海参”。那些有真才实学归国后受到重用者成了“海鲜”;那些学术能力不高一时难于找到合适工作者则成了“海草”。这种称呼上的细化,表明对“海归”就业的估计,不宜再笼统的“一锅煮”,要有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的具体分析。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实际上,群体也是由并不完全相同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仍可进一步细分。细分了“海归”这一群体,有力地显示出“海归”的价值,要靠知识能力来证明,单靠洋文凭是没有多少作用的。这一显示,有助于端正出国留学生的努力方向,也有助于“海归”中的滥竽充数者正确的认识自己,抛弃那种以洋为贵的优越感,以现实的态度去择业,那么,适当的岗位还是有的,“面包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