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命里注定平庸之人,在十年前,本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人生决定,然而后来我才发现,我只不过是成千上万的移民潮中的一员,涌入这陌生的国度,而后又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选择了做会计这一职业。没有去统计有多少中国女人在加拿大从事会计工作,从普天盖地的广告,到身边比比皆是的同行,我知道,干这一行的中国女人真的不少。
我和这些女人们一样,从零开始,求学苦读。几经春夏秋冬,我陆续地结识了一些从我身边擦肩而过,和我阅历、年龄相仿, 或者与我截然不同的女士们,她们和我一样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挣扎着、奋斗着,从她们那里我也了解一些她们的生活经历,在某中意义上给予我启迪,给予我继续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曾经和我一起苦读的,学会计的中国女人们。
A女士,上海人,2003年秋,FOUNDATIONAL ACCOUNTING同学
在加拿大最美的金秋时节,我开始了我的学业,记得这门课我是选在周六,刚进课堂时,我吓了一跳,怎么和以前去过的LINC班一样,大多数都像是新移民,比例基本上是一半的印巴人,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和其他拉美、东欧人,只有很少数的当地白人。上了几堂课后,基本上是本民族聚集在一起,我也被圈到了中国同学堆儿里面,A女士就坐着我旁边。
A女士看上去要比我大很多,很高的个子,瘦瘦的,梳着典型的南方人的短发,穿的很朴素,胳膊上还带了一幅套袖,看样子是她自己做的。她很大方友好,因为是第一门课,所有的同学都很兴奋和踊跃。我虽说在国内是做统计的,可是会计知识是个零,A大姐很显然有一定基础,下课时我们便聊了起来。
“大姐,您挺聪明的,知道好多东西。”
“哪里,我其实是来陪读的。”
“陪读,陪谁啊?”
“我儿子,他也在这儿读书,我们就住在附近,我们是一年前从美国过来的,老公是做电脑的,在这边找到工作,我平时也没什么事儿,也没有工作,就也报名来学学。”
“是吗,真佩服你,和儿子一起学习。”
“嗨,我其实在国内就是做会计的,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英文怎么说,到这儿学习就当是学英文。”
“怪不得呢,你还带着套袖,一看就像专业老会计。。。”
以后在我们之间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她这句话的意思。同学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时都是用英文,可她偏偏来几句中文,什么资产负责表了,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了,还有什么更深的专业会计名词,说的我直懵,我是根本没有国内的会计知识的,而脑子里有的只是英文老师灌输的英文专业词汇。所以每次和她讨论时,我还得把英文翻译回中文。而她在学习过程中似乎是双管齐下,完全用中文的会计思维方式去分析课程,挺累,效果也不太理想,中考时她的成绩并不太好。她自己也挺失望的,我建议她也许忘了中文,全部用英文考虑问题,会有一定效果,可是她好象已经习惯于中式思维,一本书让她密密麻麻写满了中文字,可以当翻译家了,要知道把那么多专业用词翻译成中文,也得下一番功夫,佩服。
这是学会计的基础课,也是非常简单,多数同学都能很轻松拿个A+,可是她的成绩最后还是不很理想,后来的课程再也没有遇上她,不知道她是不是QUIT了,我很想帮帮她或鼓励一下她,她其实是有会计实践经历的,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太对头。在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我一直在往好处想,她也许已经找到工作了吧,那时候,我们都没有工作,一切都还是未知。。。
小B
2004年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很不寻常,在这一年的春天,郁金香盛开的季节,我找到了我的第一份会计工作,那时我刚刚学完四门课,正在学习BUSINESS COMMUNICATIO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是一门纯粹社交的课程,不过是大学里的必修课,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很多中国同学都是把这门课留到最后学,和其他课程里有很多中国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班里面只有我和小B 两个中国人。
第一眼见到小B,我就被她的气质所吸引,高高的个子,姣好的身材,而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她那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头齐耳的短发,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皮夹克,看上去很时尚,不经意还以为她是老外。
这门课对于没有语言障碍的鬼佬来说简直是PIECE OF CAKE,老师教的也很轻松,不好听地讲简直是在糊弄人,不过这老师长得很帅,很像大明星皮尔斯●布鲁斯南,口才也不错,还能迸出几个中文字儿,课很轻松,主要是写作文,期末考试则是PRESENTATION。
上了几堂课,我便和小B坐到一起,从口音中我听出她可能是东北人。
“你是东北人?”
“沈阳的。”
“有孩子吗?我有个儿子,今年6岁。”
“咱们还没有孩子呢。”
“没孩子好啊,你会很轻松地,现在在做会计吗?”
”咱是做PAYROll的,到这儿想拿个PAYROLL的证书,随便学学,公司给报销。。。”
“哇,这么好的待遇,你真幸运。”
“哪里,你在做什么工作?”
“我刚刚进到一家公司的会计部,在那里打杂,还没有转正,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没事,好好干,咱们差啥啊?不就是机遇吗,把握住,咱们中国人都聪明、肯干,老板喜欢干活玩儿命卖力的。”
“谢谢你的鼓励,但愿了。”
“做咱们会计的主要是细心,别出错,另外要按会计原则办事,像咱们做PAYROLL 的,还要学会保密,说话办事都要非常小心,不能大嘴巴把工资的事说出去,这些都是职业道德。”。。。
从和小B的交谈中,我感觉到她的自信,那份自信多少也感染了我,给了我不少的信心。小B出生于书香门第,在沈阳时是做外贸的,她和老公也是2000年前后来加,很幸运,她在02年找到现在的PAYROLL工作,那时她没经验,也没学历,真的很幸运啊,这让我想起刚移民那阵儿认识的一位台湾女老板说过的话,“别担心,大公司都喜欢雇你们这些漂亮的女孩子。。。”
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最后的一关是PRESENTATION, 题目不限,有点像作秀,这对于语言没有任何问题的老外来说简直是小儿科,一位同学竟然从家里拿来了BBQ炉子,给我们现场来个烹饪表演。小B的题目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事先我们两个也通了气,以避免撞车,她刚开始有一些紧张,不过后来慢慢镇定下来,顺利完成;接下来便是我,我当时选的题目是关于风水的一个话题,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半仙儿,把在座的老外都说懵了,也不知道是她们没听懂,还是我讲的东西太深奥,总之,10分钟的演讲终于结束了,大家好像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来。
最后一堂课,作为老师的奖赏,我们在课堂上放映赵薇的电影”少林足球”。
后来的几年里我一直没有遇上她,直到2009有一天,我陪儿子送报纸到一家门口,开门的这位中国女士,怎么这么面熟,她看到我也是一愣,可是她似乎已经想不起我是谁,我们下意识地相互点点头,没说什么,她便转身走了。
回到家里,我还在想那个女人,可是说什么也想不起来,直到之后的不久,我在超市里又偶尔遇上她,她和老公,两个人手拉手,有说有笑,像初恋的情侣般,远远地看着他们,我突然想起了她,这不是我五六年前的那位同学B吗?我没有去打扰他们的快乐,我知道,她现在买了房子,还是和老公两个人,生活得很好。
远远地望着他们,我从心底里羡慕不已,再看看自己手里推着的沉甸甸的购物车,和身后悠闲地背着手溜达的老公儿子,我很感慨!
那天在超市里,她还是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
小C
05年我放慢了学习的脚步,原因挺多的,主要追究起来应该是自己不太求上进,工作转正、搬家,买房买车,照顾老人孩子。。。反正那一年乱七八糟的发生了不少的事儿。而这一年学的FINANCE课,是我CERTIFICATE里的第12门,也是最后一门课。
老实讲,FINANCE的课要比ACCOUNTING的课简单多,学起来也很轻松,而我当时已经下定决心,不再继续学了。就在这门课里,我结识了小C女士。
从见到小C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她挺面熟的,可是我这个臭脑袋说什么也想不起来,小C的年龄和我相仿, 瘦弱的身材,梳着一头乌黑的披肩长发,散发着青春的淑女气质,带着一副银边小眼镜,显得更加文质彬彬,让我想起我上大学时的打扮,我们俩很快便混的很熟。
交谈中,我得知小C也是没有孩子,其实她自己就很像个孩子,说起话来很天真无邪。小C一家人是从西安移民来的,现在在一家工厂里做保管员,工资还可以,可是她不太满意,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做会计的工作。
她到这是来在学CGA的,得知我在刚学完CERTIFICATE,她不解地问 “为什么不直接学CGA?COLLEGE的文凭有什么用啊?”
我苦笑着,“CGA的定位太高,还没准儿哪辈子的事儿呢,先拿个大专文凭,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吧,而且也没多学几门课。”
小C并不同意我的观点,她是直攻CGA,即然学了,就拿个高的。
“其实,我还要照顾孩子、工作,身体有时候也会有些小问题,挺难的,不像你,没有什么负担,考什么A都不是问题。”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她便把话接了过去:“很多人都是直接学CGA的,人家也有孩子,也要照顾家庭,有的还有老二,可是也都读出来了,我们差什么啊,又不比人家少胳膊少腿,又不弱智,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学成那天?只要你下定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只要自己能HANDLE, 就往前学!你没有发现,在加拿大,没有比学习更简单的事儿吗?”
。。。
和小C聊过后,我的热血再一次沸腾了,这个小C外表上看着柔柔弱弱的,还真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比我强,而且还挺有煽动力的,我的心真的再一次被激活了,继续学?其实那一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孩子身上,由于刚刚转学,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我很着急,没办法,我天天晚上陪着他学习,很是辛苦,自己的学业只不过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在课程不难,我还能应付。
大约在期中考试后,我突然想起来这个小C,以前我真的见过她了。
“小C, 你是不是有个哥哥在这儿?”
“对啊,你怎么知道的?”
“那就对了, 其实我们以前见过的,不过可能是一面之交,你还记不记得01年在LINC学校的事儿,那时我和你哥哥嫂子在一个班, 你在另一个班,经常跑过来和他们打招呼。”
“没错,我可是一点都不记得你了。”
“你哥哥嫂子他们还好吗?”
“挺好的,我哥哥在DEALER上班,嫂子也在工厂打工,都有工作。哦,你以后要是买车,可以去找我哥哥。。。”
在这门课结束后,我真的又改变了我的决定,继续就读,虽然很慢、很艰难,可是每次在我透不过气时,我都会想一想,会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中国女人、孩子的母亲,和我一样苦读着,人家都能挺过来,我为什么不能呢?
后来的课里再没有遇上小C,不过一年后在我买第二辆车时,我去找了她的哥哥,从他那里我得知她后来找到了会计的工作,真的为她高兴,我问她的哥哥她现在CGA学的怎么样了,怎么看不到她?
她哥哥只说了一句:“什么CGA,她好像已经不学了吧,哦,对了,她现在怀孕了!”
D女士
学了这么多年,一直有一种遗憾,就是没有遇到一位能和我一起上过两门以上课程的同学,每次新的课程,便会遇到新的同学,而短暂的学习过后,我们便又匆匆地擦肩而过、分道扬镳。看着一个又一个消失在人海里的这些,和我一样的中国女人们,我经常会问我自己:我们是不是都很傻?
2007年,我终于拿到我的DIPLOMA,很惭愧,我竟然用了5年的时间,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已经让我身心憔悴,而此时的我,已经真的没有心思再往前走了。
就在这一年我结识了D女士,我在COST的课程上遇到的同学。
COST课的老师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白人老头,资历很深,开门见山给我们讲他曾经在哪些企业拼杀过,又讲了几段成本控制的实例,接着他又给我们施展了他的幽默感,开了个小玩笑,而就在此时,课堂上传来了一阵爽朗的大笑,这大笑犹如春雷一声阵天响,把我们和 老师都吓了一跳,老师更是咧着嘴,不知道下面该说什么好。
我们转过头一看,这笑声原来发自一位穿着很土气的中国女人,这女人梳着很朴素地短发,长相一般,身材微胖,年龄大概得有四五十岁了。这位女士似乎对老师的笑话很有共鸣,而且她还接着老师的话题往下说,她那浓重的口音让我一听便知道她是中国人,可是她却说得很快,声音也很大,没有半点羞涩,而且边说边不时地发出她那标志般的笑声,我可以感觉到身边的外国同学在偷偷嘲笑,不过老师并不介意,其实这老师很喜欢上课活跃的同学,一堂课很快便在辩论声中过去了。
几堂课过去,我便有机会和D女士聊了起来,而她除了和我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外,便全部用中式英文和我对话,真牛。
和D女士的交谈中我得知自己在今天真正意义上认识一位高人。这位D大姐早年留学美国,后来辗转加国,已经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余年,她还拥有什么美国双学位,现在在一家很大的公司里做ACCOUNTING MANAGER,到这里学习完全是为了更新知识,为她下一步的CFO做准备,她还和我介绍她以前在上海工作的一些事情,反正我是真正遇到一位让我佩服的同学。
和她交谈你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她很自信,一种咄咄逼人的自信,那是一种天生的MANAGER应该具有的自信,也可能是当MANAGER后养成的吧。她也不时地以一个老移民的姿态和我忆苦思甜,什么我们那时候上学更苦了。。。没钱又没工作,找工作只能去找刷碗工。。。你们现在的新移民比我们那时的条件不知要好多少。。。这让我觉得她可能是到更年期了。
她的另外一个感染我的品质是她的个性和她活跃的思维,其实我在工作中也有同感,作为一名管理者,活跃的思维是很重要的,而我们中国人多数只是按章办事,可是作为管理者,这是远远不够的,做得好,不如想得好、说得好。
D女士的出现,打破了我以前的一种思想,那便是我们中国人只能做一些低级的会计管理工作,她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证明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高层次去,当然很难很难。 我庆幸自己竟然可以遇到这样一位高人,她也深深地感染着我,其实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不是白费的,我的将来也许和现在一样,也许我永远无法超越或达到她那个层次,可是她却给了我一种希望,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