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的多伦多大学主校区
毕业典礼大厅里,风琴师在弹奏悠扬的乐曲
学生鱼贯入场,博士生披戴红带
硕士生披戴黄带
学士帽镶白边
校长和校学术委员会在学术权杖引导下入场,全场起立,行注目礼
主席用拉丁文宣布毕业典礼开始
校长致辞
“无疆界工程师”组织(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 的George Roter 寄语学生
唱名
学生两两登台
动人一刻,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读完了工程系学位,主席团走下台向他祝贺,观众欢呼
工程师们爱搞怪,注意,这几位要制造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捂住耳朵,他们要放炮了!震耳欲聋
昨天参加了儿子的毕业典礼,心情很不平静。
典礼在多伦多大学的Convocation Hall 举行,这个大厅是1907年由毕业生捐资修建的。这地方对我来说并不陌生,那个台子我曾上去过两次了。不过今天不一样,我将亲眼见证自己的儿子在同一个台子上被授予人生的第一个学位,感触良多。
按照要求,毕业学生八点就要到校报到,领取礼服和观礼人员入场券。上午十点之前,观礼的亲友已经入座,此后,学生依次鱼贯入内。天气不太好,有阵 雨。学生排队进场时正赶上下大雨,个个都给淋了个落汤鸡,但是兴致仍很高。工作人员临时做出决定,让学生尽快进入馆内避雨,等待安排座位。
典礼开始之前,风琴手演奏了悠扬的乐曲。当校长和学术委员会等一干人员在代表学术权威的金色权杖引导下盛装入场时,全场起立,行注目礼。这些“校领导”们可不轻松,这一段要连续参加二十四场毕业典礼,得有些坐功才行。
全体落座后,主席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校长致词勉励毕业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接着是工程学院院长Christina Amon 发表演讲。
按照惯例,毕业典礼邀请了一位嘉宾发表演讲。多伦多大学秉承一贯传统,并没有邀请社会名流、政治精英发表演讲,而是请了一位参与组织 “无疆界工程师”(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 的George Roter 寄语学生。Roter先生1999年从滑铁卢大学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即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发起成立了上述组织。该组织目前拥有五万名会员,三千名自愿者。他们曾组织 500多名志愿者到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参与当地农业和清洁水源的建设。他对学生说的一句金句是:In school you are judged by your performance, but in society you are judged by your choices. (在学校人们按照你们的学术表现评判你们,但是在社会中人们按照你们的选择来评判你们)。他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毕业典礼的有工程系的博士、硕士、和学士,分别身着不同颜色的礼服。主席在台上唱名,从获得博士学位者开始,依次是硕士和学士,两人一组,登上主席台接受祝福,然后进入大厅领取学位证书,再回到座位。
中午十二点整,全体起立唱加拿大国歌,校长及学术委员会委员离场,典礼结束,毕业学生和家长相会,接受祝贺、鲜花,合影留念。
细心人会注意到,这些学生每人小手指上都戴着一枚同样的戒指(Iron Ring),学生照相时特意把手举起来亮出自己的戒指。这戒指不是金子做的,而是用钢做成的。这枚戒指是一个月前在一个独特而又神圣的毕业仪式-吉卜林仪式上授予工程学院毕业生的。这枚戒指代表着工程师的责任、义务、以及谦卑,提醒他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与耻辱。
这枚戒指背后的故事是发生于上世纪初的魁北克大桥悲剧。前年旅游时,在经过魁北克的一座大桥时,导游特意介绍了这个故事。
1900年,横跨圣劳伦斯河的魁北克大桥开始修建,可是,负责设计的工程师忘乎所以,一心要创造纪录,建造一座世界上最长的桥梁,结果原本设计为 500米的大 桥被人为延长到了600米。1907年8月29日,当桥梁即将竣工之际,发生了垮塌,造成至少75人死亡,多人受伤的重大事故。1913年,开始重修大 桥,可是,设计者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1916年9月,由于某个支撑点的材料指标不到位,悲剧再一次发生。这一次是中间最长的桥身突然塌陷,造成10名工人死亡。在经历了巨大生命损失之后,1917年,大桥终于建成通车,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悬臂跨度大桥。
为了让后人记取血的教训,1922年,加拿大七大工程学院出资将大桥倒塌过程中的所有残骸一并买下,并决定把这些钢条打造成一枚枚戒指,发给以后的 工程学院毕业生,作为纪念。戒指特意被设计成残骸般的扭曲形状,戴在工程师的小指上,作为一种警示,时时提醒着工程师肩负的责任。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 戒指的警戒意味仍在,但“耻辱”意味已渐渐消失了,因为他们中许多人都没有辜负重托,加拿大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豆腐渣”工程。
多伦多大学工程系享有盛誉,但是,对学生来说,进来不容易,能出去更难,只有大约一半学生能够最后毕业,戴上戒指。
儿子毕业了,我似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当初决定出国,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孩子,希望打拼出一片天地,让孩子���入一个起码能够公平竞争的环境,自己为此吃苦、受累,做出牺牲也心甘情愿。许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甘苦倍尝,所幸我学到了人生的一个道理:孩子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他们只是上帝委托我们代为管理的产业。我们所应该做的只能是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技能。其他的,我们不必管太多,也无法管太多。孩子长大了,做家长的要及时放手。只有放手,孩子才能自己长大。多伦多大学的校训就是,“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也许,孩子会遇到一些挫折,甚至承受一些苦难,但是,只要在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应该说对他们都是有好处的,家长要忍心让孩子在挫折和苦难中学习人生的功课,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成熟起来。温室里的树苗必须经受日晒、雨淋、风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人也一样,一 直处于父母无微不至呵护之下的孩子很难真正长大。
儿子,你终于毕业了!爸爸为你感到骄傲。今后的路要你自己去走了,上帝与你同在,你要坚定信心,刚强壮胆,爸爸相信你,你会成功的。
Today is a new beginning,
Very well done, dear son
Your hard work had blossomed
I am very proud of you.
You were once a helpless baby,
But, even then I knew,
You had power and determination,
to make a new tomorrow.
Do not fear the future
for God will be with you
for what you have achieved
and for what you will achieve.
图文选自加国无忧一叶知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