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一丁点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加拿大是个冰雪国家,但却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这个冰雪国家中有一个四季温暖如春的好地方,这就是温哥华。 本文 来 自
温哥华的纬度跟中国东北的“大城市”铁岭差不多,比沈阳还往北。我刚查了一下气象网站,今天沈阳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3度。温哥华呢?最低零上3度。里外里竟差了26度!
图1: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的Minoru Park体育场。此照片摄于2010年底,雨过天青,夕阳斜照,很爽的一个冬日下午。
高纬度的温哥华咋就不冷呢?这里面有个气象学原理,简单说就是从太平洋西北方向过来的“阿拉斯加暖流”从温哥华所在的加西海岸登陆,上岸后撞上高耸的海岸山脉,立马儿就变成雨下来了。所以温哥华冬天湿润多雨,但气候温暖、碧草如茵。
图2:列治文一处社区公园。地上那一小片残雪可以证明,这张天蓝草绿的照片是在冬天拍的。
必须承认,兄弟我不是学气象的,像听见名字就让人冷得打哆嗦的阿拉斯加怎么会有“暖流”?为什么暖流一撞山就变成雨?这类专业性问题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咱在这儿只说现象,不谈理论。
前面说了,温哥华的冬天雨非常多。有人借一个老段子开玩笑说:“温哥华一年只下一场雨,从每年十月下到第二年三月,一下就是半年。”不过,温哥华的冬雨有个特点,下不大,很多人雨伞都不带,雨来了,就把帽兜带上,所以那种叫做Hoody帽儿衫是温哥华最流行的服装。
图3:列治文格兰威尔大街。一位衣着单薄、未带任何雨具的美眉,从容走在沥沥冬雨中。
一冬天都在下雨,这种天气许多国内的南方朋友一定不陌生。不过,如果您用中国南方那种“阴冷潮湿”的感觉来想像温哥华的冬天,那就大错特错了。温哥华的冬天,人们感觉到的是“湿润”而不是“潮湿”,只要雨一停,地皮很快就干,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与当地的海洋性气候有关。冬天的温哥华街头,薄衣单衫,甚至是大裤衩子小背心儿这种打扮都不算个色。
图4:2010年温哥华奥运期间的列治文“O Zone”。注意那个短裤、拖鞋的哥儿们,那会儿开的可是“冬奥会”啊。
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地方终年见不着雪,也是件挺遗憾的事。温哥华当然不会这么无趣,这里的冬天也下雪,尽管次数不多,但有时下得还挺厚。冬雪给温哥华带来的不是严寒,而是白色的冬趣。温哥华这个地方妙就妙在一方面四季如春——夏天气温很少超过30度、冬天气温很少低于零度;从另一方面来说又四季分明——春天满城鲜花、夏天干爽晴朗、秋天五彩斑斓、冬天亦不缺瑞雪。
图5:列治文文化中心附近的一处老年人活动中心。白雪中的一抹桔色灯光,使这个冬日看上去很温暖。 本文 来 自
扯远了,从冬天都扯到四季去了,还是回来接着说冬天。温哥华的冬天不像中国南方那样给人潮冷的感觉,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冬季有取暖。不但有取暖,而且这个气温与中国长江流域相仿佛的城市,她的冬季取暖期竟然比大部分中国北方城市的还要长。以我租住的公寓为例,每年十月下寻就来暖气了,而这暖气会一直持续热到第二年四月份,取暖期长达半年。
图6:温哥华今冬的第二场雪。那几天是这个冬天最冷的几天,最低气温大约零下3度。
其实中国南方大部分城市的冬季气温可能跟温哥华差不多,或者是略高一些。但是,中国一过长江就没有冬季取暖了。10度上下的室内温度,屋里却没有暖气,那种滋味是在北方呆惯了的人难以想像的。我有几个在北京工作的南方朋友,每年回老家过年都从心眼儿里发怵——家里太冷了,大人还能忍,孩子是真受不了。
图7:雨后的列治文游泳馆外景。看这画面,您应该能感觉出来,温哥华虽然冬天多雨,但无潮湿感。
整个南半个中国,除了我国唯一的热带城市三亚,冬天最低气温能保持在20度以上,令人感觉舒适外,其它连海口都算上,那阴冷潮湿的冬日寒夜都不是那么好捱的。完全可以这么说:我国数亿南方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冬季取暖权,而为节能减排年复一年地默默做着贡献。
图8:白雪、红叶、清流、绿柳,温哥华冬天的顔色。
最近这几天南方地区又是大雪又是冻雨的,如果全球气候总是这么异常下去,不知道在朝者有无打破“长江以南不取暖”之戒律的打算?您在小楼里住得暖暖和和的,可别忘了您治下还有好几亿人每天晚上睡觉盖两床被子还打哆嗦呢。学学温哥华嘛,凭什么大冬天的他们就能制造温室效应,我们就非得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