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几天前我的一个朋友问他十三岁的儿子。他的儿子说总结不好,但是给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只身一人住在深山老林里,每天种种地,养养花,还有小动物们陪着,在别人看来他有些不可思议,可他自己却觉得每天都很快乐,对他来说这就是幸福。朋友感叹儿子长大了,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儿子说这是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
幸福应该是没有定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曾经以为除了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之外,幸福应该是和财富成正比的,钱多些幸福就多些,钱少些幸福就少些,至少幸福不应该是穷人的话题,穷人的话题似乎应该是活着。现在想想实在是可笑,其实,在正常都能生存这个层面上,有钱不一定是幸福,没钱也不一定就是不幸。
加拿大的切身感受:各有各的精彩
在加拿大我就切身感受都了这一点。
在这里,绝大多数人每天看上去都是很开心快乐的样子,认识不认识的人见了面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笑一笑,平日里也很少见到愁眉苦脸的模样,即使是靠着领救济生活的人也是如此。其实,富人有富人的快乐,穷人也有穷人的快乐,甚至不夸张地说,这里的穷人并不羡慕富人,因为富人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责任、压力已及身不由己的那份不自由。
有一件事使我感触颇深。
那是六年前,我卖了店回国休息,同行的还有个老外,名字叫SERGE,我叫他“老赛”。老赛是个年过六十的老人,年轻时没做过什么像样的工作,老了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退休金,主要靠几百块钱的养老金生活,租住着廉价的公寓房,终日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就是这样,据说他也曾去过很多国家。当他听说我卖了店后要回中国待一段日子时,他说他也想跟我去中国看看。我只当他是随便一说便满口答应。第二天,他又来到店里,说他昨天说的话是认真的,并且告诉我说他的信誉卡里还有几千块钱的额度,跟我去趟中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既然他是认真的,我也不能说我是随口答应的了。
一下飞机,老赛就兴高采烈地说:“我比那些公司大老板们、政客们强多了,想跟你来中国我就来了,我已经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了,要是他们的话,每天有那么多事情缠身可不会这么潇洒”。老赛说这话还真不是矫情,在他看来他活得就是潇洒,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上没有老,下没有小,身边也没有老伴,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他对物质生活要求的也不高,平日里就喜欢打个“高尔夫”(注意,“高尔夫”在这儿可不是什么贵族运动,平常人都消费的起)。条件所限,老赛打高尔夫也不总是在专业的球场上,而是经常出入价钱便宜的练习场地,打一次正常价也就是个十块八块的,加上他有年卡,又享受老年人的优惠,打一次也就只有五六块钱了,逢年过节的老赛也会奢侈一下,花个百八十快去环境优美、草青水蓝的正规场地玩上几杆,好不快活!
说是去了趟中国旅游,其实老赛只是花了个路费,跟着我走走看看,白吃白喝,出门一趟也没花钱买什么像样的东西,只是临回来时在地摊儿上花几块钱买了几个“痒痒挠”(一根小细棍,一头是个胶皮带刺的圆球,用来敲打身上的关节,另一头做成个小手,用来挠痒痒),还有十块钱四双的袜子。“痒痒挠”他喜欢的不得了,说是要送给朋友,也给自己留一个,那几双袜子我估摸着洗几回也就完了。
不仅是老赛,在加拿大,许多人都是如此生活,各过各的日子,各有各的精彩。七年在店里工作,我接触的大多是底层百姓,看到他们一天到晚也都是穷乐呵(没有嘲讽的意思),很少听到过穷人对富人的羡慕或是溢美之词,以及对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之言。当然,穷人们也向往有朝一日能过上富有的生活,但他们不想付出辛苦,也不想并且也不会算计着过日子,所以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有钱今日光。他们把致富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买彩票上,所以,一般的便利店的彩票的销售额可以占到其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在这里是很普遍的。
中国及海外中国人的圈子: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少
反观我们身边的中国朋友(包括我自己,虽然人在海外,心还是中国心),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反而多了一些烦恼、焦虑和急躁,因为我们不仅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常常被周围的人和社会风气所左右着,被金钱和所谓的成功牵引着,压迫着。
于是,在中国,以及海外中国人的圈子里,幸福变成了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东西,是大家约定俗成了的东西,并且这个东西不再取决于各自的内心感受如何,而更多的是取决于别人的评判标准,她的内涵也更多的是与物质欲望挂钩的。
取个漂亮媳妇,不光是为了赏心悦目,也是为了带得出去;买个大房子不光是为了住得舒坦,也是为了朋友参观;开个豪华车子,不光是为了多拉快跑,更多的还是为了一种炫耀。于是,钞票越来越多,车子越换越好,房子越住越大,心情却变得越来越加烦躁,因为这山望着那山高,攀比之风没完没了。。。
人生不是拼搏,人生也不是赛跑,需要时常停下脚步,看看路上的风景,让心情更加自在逍遥。
然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逍遥人生,几人又能做到?
原文出自:http://blog.sina.com.cn/feng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