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珠海、8年前移居加国的向昕,毕业前已经为就业做足两手准备。图为毕业时与母亲合照。
大学生活可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最佳土壤,也可以为年轻人进入社会作准备;而大学生不应只追求高分数,除读书以外,还需通过兼职、实习及课外活动等,充实自己,建立人际网络,为未来生活铺路。有主修非专业学科的大学生,担心毕业后求职优势不足,在学期间即早作部署,使毕业后申请工作无往而不利。
据大温烈治文教育局学务委员暨卫生局心理卫生顾问区泽光表示,通过兼职、实习工作和课外活动等途径,大学生可从中学会待人处世之道,瞭解各种职业技能,建立人际网络,为日后踏足社会作好准备。
为日后踏足社会作准备
3年前由香港移民大温的康妮(Connie),现为西门菲沙大学(SFU)理学院二年级生,她指本省大学跟香港的大学风格不同,这边更加要求学生独立处事,但同学间关系较疏离,新生想跟别人熟络,必须多些採取主动。
她说,香港的大学都会举办四天三夜的迎新营,为新生介绍校园资讯,在迎新营后又定期聚会,学长也较主动关心新生是否适应大学生活。但来到卑诗,SFU只有两天的迎新日营,完了各散东西,组员只上课时碰到过一两次面,因而新生欲扩大社交圈,就需多参加课外活动,主动出击以掌握新资讯。
现在,康妮是校内华裔学生组织华贤社的学术服务总监,当该社每年举办大型模特比赛时,她又出任模特联络小组主管。她说,与近百个会内干事相处共事,个性各有不同,做事方式各异,需要互相磨合和妥协,很多干事现成为康妮挚友。担任领袖时,她说学到既有主见又听取他人意见,还要多鼓励下属,发掘他们长处,再按能力分工。
课外活动是难得锻炼
区泽光指出,课外活动对大学生是个难得锻炼,可从中建立自信,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培养领导才能及组织力。他说,跟在社会上工作不同的是,学生能在模拟社会环境下学习,办活动时有更高自由度作尝试,也有更大犯错空间,得以从错误中学习。
另外,兰加拉学院(Langara College)社会学及人类学系主任普拉丝(Indira Prahst)表示,当她为学生写推荐信时,正因为这些课外活动,才能凸显学生对回馈社会的投入和热诚,因此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绝对有利。
而区泽光分析大学生打兼职工做法时表示,学生毕业时,所得只有课本知识和学歷,如果欠缺实际职业技能(Employable Skills),找工作较吃亏。他说,很多卑诗理工学院(BCIT)毕业生求职往往较大学生吃香,主要分别是,前者有足够职业技能。他说通过兼职和实习,大学生还学懂办公室礼仪及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等,这都不一定可依靠书本知识学懂。
从实习中认识公司员工
普拉丝又指出,除职业技能之外,从工作中建立人际网络也重要。她说,本地招聘活动重视个人关系,很多僱主都是先认识了僱员才选择聘用的。她说以实习工作为例,学生从中认识一家公司员工和业内人士,如表现佳可留下良好印象。她透露,不少参加实习工作后的学生,毕业后都获公司正式聘用,不然也可通过前僱主或上司转介,找到工作的机会可提高。
争取实习工作有窍门
僧多粥少 带薪实习(Co- op,又称建教合作)或者实习工作(Internship),都为大学生踏入社会提供最佳准备,但僧多粥少,这些机会并非每个学生都得到。能否取得的关键,往往是不少家长所忽视了的兼职经验。
毕业生向昕指出,大学校方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但数量有限,特别在人多的学系,只有学业成绩顶尖者得之,更多的机会其实都靠自己在校外争取。
她说自己曾两次在律师行作暑期实习,分别担任接待处职员和法律秘书两职,获聘原因在于她拥有丰富的客户服务经验。
她说,在律师行首次面试时,面试主任一开始就问她接待客人经验。由于她在饮食业和零售业都曾兼职,最终令她顺利获得实习机会。她指担任兼职不但令她经济独立,还可为事业铺路。
普拉丝表示,兼职工作的价值一直受到家长低估,其实大学生从中学到的技巧并不简单。她以零售业的售货员为例,透过接触客人,学到推销、语言、沟通和人际技巧十分实用。她指现代社会中所有人都是推销员,就算化学研究生也要向人推销自己的发明,律师更需于短时间内施展浑身解数,赢取客人信任。
此外,她说透过兼职与社会接触,会为学生带来无限机会和可能。曾经有个艺术系学生,因在服装店工作,获得机会任服装模特,同时负责设计和裁剪衣服。
就业服务中心 提供大量机会 校内资源多宜善用 望向职场 据UBC毕业生向昕表示,省内大学除提供学习所需,在就业方面也有不少资源可善用。以UBC为例,就有良师益友计划和就业服务中心等。SFU二年级生康妮则表示,透过参加校内学生组织,大学生可得到不少兼职机会。
向昕又透露,UBC大部分学系都设有一个名为Tri-Mentoring Program的良师益友计划,安排一个已在工作的校友当导师,与一个低年级和一个高年级学生定期见面,交流学业和事业心得。她又指出,导师会按学生需要,为他们安排兼职或实习工作面试机会。她说自己就连续两年参加了这个计划,导师分别为温哥华沿岸卫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官员和大学内的就业辅导员,从两者身上都获益良多。
可为修改简歷表提供意见
向昕说,大学内也有就业服务中心,除安排求职和面试等的讲座和工作坊外,还会邀请各行各业嘉宾作分享,学生更可个别约见就业辅导员,询问意见甚至修改简歷表。
康妮表示,华贤社的贊助商会也向他们提供工作机会。较早时,即有羽毛球中心通过她们招聘兼职接待员。
此外,一些有兼职经验的社内会员,如发现公司有职位空缺,会马上告知其他会员并作引荐,因此会员能得到不少兼职机会,其中以服装店和零售业的最常见。
学以致用 按兴趣而非别人期望选科
学务委员区泽光指出,大学生按兴趣选科,而非为“搵钱”或满足父母期望,其实值得鼓励。
他说各行业前景变化莫测,就算学生在修读时该学科风光,可能毕业后已不吃香。
他说如学生读其所好,最少有更大动机学习,最终仍然有所专长。
普拉丝则说,就算修读非专业科目,每个学科学生都有其优势。例如修读犯罪学的学生,申请警务工作就会佔优,她举例一个在UBC语言学系毕业的学生,运用其语言优势,当上省议员的助理,人际网络和社会接触层面亦扩大不少。区泽光还表示,本地毕业生在职场的流动性很高,不少人毕业后从事跟本来主修科无关的工作。他称若学生担心前路问题,可以学向昕装备自己,多找兼职和暑假实习争取经验,就不用为谋生担心。
力争兼职未毕业先部署
除课外活动外,大学生就读期间的兼职经验也很关键。8年前由中国珠海移居加国的向昕,去年在卑诗大学(UBC)心理系毕业;她说读心理系是为了兴趣,但担心毕业后求职优势不足,所以早作部署。
上大学之前的暑假起,向昕已经在餐馆担任侍应,开学后又找兼职。直至毕业前,她已累积大量兼职经验,包括音乐中心接待员、服务店售货员和珍珠奶茶店员工。这些经验,更令她得到两次在律师行暑期实习机会。
向昕现在传讯公司工作,兼职地产经纪助理。她说每次见工面试,��有僱主都先问她在律师行经验,多月来申请多份工作,她从未失手。